歷史典故: 左慈釣鱸魚

font print 人氣: 323
【字號】    
   標籤: tags: , ,

左慈,字元放,東吳廬江郡人。從小就有神通。

一次,在曹操的宴席上,曹操笑著對賓客說:「今天聚會,各種佳餚大概都有了,只差東吳松江的鱸魚了。」元放說:「想要的話很容易。」他要來一個裝滿了水的銅盆,用竹竿掛上魚餌在盆裏釣魚,不一會兒,就釣出了一尾鱸魚。曹操非常高興,而賓客們也驚呆了。曹操又說:「一條魚太少了,不夠大家吃,要是有兩條就好了。」於是元放又在盆裏釣魚。不一會兒,又釣出了一條。兩條魚都身長三尺,活蹦亂跳的。曹操親自烹調,賜給座上的賓客。曹操說:「雖然有魚,可惜的是沒有蜀中的生薑。」元放答道:「這也弄得到。」曹操怕他就近隨便買來,便道:「我前一段時間派人到蜀中買錦緞,請你告訴那個人,讓他多買兩段回來。」元放離開後,沒多久就帶著生薑回來了。他對曹操說:「我在市集上看到了你派去的人,已經告訴他要多買兩段錦緞了。」一年多後,派去的人回來了,果然多買了兩段。問他,他說:「某月某日,我在市集上遇到一個人,他說您命令我多買兩段錦緞。」

又一次,曹操去郊外,隨從的士人有上百位。元放只憑著一甕酒,一片肉,卻令所有的人都吃飽喝足。曹操覺得很奇怪,就派人調查到底是怎麼回事,結果發現在路過的酒家中,他們的酒肉在前一天都不見了。曹操很生氣,暗中打算要殺掉元放。

一日曹操宴請元放,要動手捉他時,他卻隱入牆壁中消失了。於是曹操又懸賞捉拿他。有人在市集上看到了元放,等到要捉他的時候,市集上的人卻忽然都變成了元放的形象,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元放。後來又有人在陽城山頭見到了元放,在追趕他時,他遁入羊群中不見了。曹操知道捉不到他,於是派人在羊群中說:「曹公不再殺你了,只是想試探一下你而已。既然現在已經證實了你的本事,就請你出來相見吧。」只見羊群中有一老羝,前膝屈起,直立著說:「就這樣吧。」那人便叫道:「就是這頭羊。」於是大家都衝過去捉他。忽然間,幾百頭羊都變成了羝,也都是前膝屈起,直立著說:「就這樣吧。」結果誰也不知道該捉哪頭羊。

(資料來源:《搜神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武王征服商王紂兩年后,患了重病。周公曾經筑壇禱告,愿以身代,然后將祝文封入金滕箱內。結果武王病愈,周公也未死。數年后,武王駕崩,周公的兄弟管叔等人于是散布不利于周公的流言蜚語。周公不得不前往東部度過了兩年。那一年秋天,收獲在即,看起來是一個大丰收年。可忽然起了大風雷電,庄稼被風刮而倒伏,大樹被連跟拔起,民眾惊恐万分。周成王和大臣們皆穿起禮服准備行卜禮,按慣例先開啟金滕箱,結果發現了周公愿代武王以死的祝文。成王深感自責,于是決定前往東部去迎回周公。到成王的御駕出到城門外,天下起了雨,風向反轉,已經被刮倒了的庄稼都重新立了起來。這一年還是一個大丰收年。
  • 乾隆皇帝下江南,家喻戶曉,駕臨廟宇及名寺,私家園林、賞花觀景、山林野趣、微服私訪、深入民間蘇州古城。方圓百里,都有乾隆皇帝留下御書墨寶和足跡,今昔已相隔數百載,乾隆軼事至今仍是有諸多啟迪良益。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