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中國知識份子從薩達姆看到暴君的影子

標籤:

【大紀元4月8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八日專電)紐約時報今天刊登的一篇評論說,三十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中國人,從海珊(薩達姆)看到毛澤東、鄧小平等本國暴君的影子,可是三十歲以下未嘗過文革暴政和天安門屠殺味道的年輕一代,卻只知道美國轟炸中共大使館的可恨。

這篇由萊斯大學貝克研究所(BakerInstituteofRiceUninversity)研究員查建英(JianyingZha)撰發的評論說,一般中國人私底下談話和網路上匿名對美國「扳倒海珊政權」戰役,都強烈表示支持,讓作者甚感驚訝。

「搜狐」網站貼出的一篇文章,把海珊描述成強姦民意、視民如草芥、把國家當自己財產的暴君,說「有什麼理由要讓這種領導人繼續幹下去?」唯有剷除這種暴君,「伊拉克才會有光明的前途」。

至於美國繞過聯合國,更被認為像是不等街坊委員會開會決定,直接闖入暗室,拯救被流氓強暴但不敢呼救的女孩的「義舉」。

作者表示,這兩大比喻雖然有點唐突,但他了解這種想法的根源–表達這種意見者,多數經歷過中國當代歷史最黑暗的時期,也就是深受毛澤東文革之害,以及鄧小平天安門大屠殺之痛的官員、學者、記者等菁英份子,他們像東歐人一樣,從海珊身上看出他們太熟悉的暴君身影。

文章指出,中國政府看出這一點,因此對這次戰爭的報導,尺度雖然放寬,不過有關海珊殘暴統治的那一段,絕對不能「洩露」給老百姓知道,連改革派官員都不希望大陸人民把他們和海珊政府作比較。

反對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最激烈的是年輕一代的中國人–不知文革和天安門歷史,更不知道海珊暴虐統治,而只記得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新生代。

查建英說,這「代溝」顯示中國正在經歷的複雜轉型。只敢經改不敢政改的中共,靠鼓動民族主義來維續法統性,反全球化和反美是它兩大管用的招數,特別是反美–把美國描繪成有錢的流氓,老是想把中國或任何膽敢挑戰它的國家(如伊拉克)壓下去。

文章說,中美之間的衝突事項,包括貿易、台灣、轟炸大使館甚或奧運,都成為「美國人傲慢」、「欺負人」的證據,因此,美伊戰後美國如何處理伊拉克,將是中國人密切注意觀察的對象。如果美國再度展現霸氣凌人,中國的年輕人可能永遠對美國掉頭而去。

文章指出,在民族主義情緒高張的氣氛下,居然仍有這麼多中國人還對美式自由民主政治保持信心,這就更加值得注意了。這表示中國人殷盼自己國家的政治制度也能痛加改革,他們支持美伊戰爭,其實是表達他們心中的理想主義,因為這場戰爭,對象不僅是極權主義,同時也是狹隘、激進的民族主義。

文章最後指出,中國人民能夠公開表達各種政治意見,也可以和平示威的日子還很遠,可是,大家默默支持美國攻伊,表達和政府不一樣的意見,顯示那一天「一定會來臨」。(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曹長青:中國反戰學者向當局獻媚
任不寐:“非此即彼”,但不是“非黑即白”
學者專家呼籲給台灣人民未來的願景
李遠哲堅持反戰及不參加總統大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