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醫師籲養成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

標籤:

【大紀元7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盈盈奧斯丁三十日專電)正在哺育嬰幼兒的父母親們,常常為半夜起來安撫小寶寶傷腦筋,美國小兒科醫生建議,父母親應該協助孩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而且越早養成好的睡眠習慣,就越容易減少未來的睡眠問題。

根據美國一個小兒科醫生組織(Omaha Boys TownPediatrics)的建議,協助小寶寶建立睡眠習慣,需要父母親共同擬出一個可以堅持的合理計畫,而父母也可以有一個壓力比較小,且品質較佳的睡眠。以下是這個組織提供的一些方法:

對一歲以下的寶寶:

於小寶寶在你手臂睡著前,提前放入嬰兒床,寶寶真正睡前會有約二十分鐘的吵鬧期,此時不要把他們抱起來,否則寶寶知道只要哭就會有人抱。

另外,白天的時候,不要讓寶寶睡超過三小時,這可讓寶寶知道夜間是他們應該睡最長的時刻。白天餵哺的間隔最好超過兩個小時,太常餵寶寶可能導致寶寶在晚間因為餵食問題而醒來次數過多。

如果寶寶在大半夜醒來,父母在哺餵前應該先嘗試安撫,如果安撫沒用,可能真是肚子餓,此時應儘早哺育,而且盡可能不要此時與寶寶玩樂,要讓寶寶知道晚間是睡眠時間,不是玩或是抱抱的時間。此外,不要讓寶寶睡在父母的床上,因為一旦寶寶習慣與父母睡,就不想回到自己的床上。

超過一歲以上的幼童:

建立孩童睡前例行活動,包括至少在睡前一個半小時吃晚餐,洗溫水澡、換好乾淨尿布與睡衣、唸睡前故事等。這些習慣可以逐漸建立,每禮拜加個一兩樣,但記得睡前慣例活動應該在小寶寶睡著前執行完成。

父母要堅持小孩上床後,就必須好好躺在床上,這對任何年紀的孩童都可能很難。如果小孩因此發脾氣,父母此時應該離開,這樣子處理可讓寶寶知道吵鬧只會增長睡眠時間。如果小孩作惡夢,則要安撫,如惡夢繼續則要找出原因,是否為電視影響?此時可能要考慮睡前半小時不應看電視。當然小孩夜間哭鬧也可能因為生病或一些症狀的開始,如果小孩常哭超過兩個小時或感覺上好像生病,則應聯絡醫師處理。

相關新聞
白天犯困要防心臟病
男子怎樣才能睡得好
陳慧琳的美容秘方
人體神秘現象將不再神秘:心靈心理學基礎實驗簡介(五)他心通功能(Telepathy) (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