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感染 也有預防之道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8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新生兒除了早產、先天異常之外,最常面臨的危機就是「感染」。醫師指出,除了常見的大腸桿菌感染之外,乙型鏈球菌感染由於會造成敗血症、腦膜炎、新生兒肺炎,嚴重者甚至可能致死,逐漸受到重視。近年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針對高危險群新生兒預防性給予抗生素後,發生乙型鏈球桿菌感染的比率降低六成五。

 而我國則因為受限於僅有各醫院零星調查研究,沒有全國數據,無法確認是否比照進行相關預防措施。但醫師表示,產婦若已知曾檢出乙型鏈球菌,不妨告知醫師,讓醫師做好保護新生兒的措施。

 台大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謝武勳指出,大腸桿菌、乙型鏈球菌都是常見造成新生兒感染的細菌,其中大腸桿菌由於普遍存在,目前並沒有特別的預防措施。
 至於乙型鏈球菌,美國從一九九六年起經過大型研究後顯示,預防性投予抗生素有助降低新生兒感染的發生率。

 謝武勳說,根據美國的數據顯示,從母親身上能夠培養出菌落的新生兒中,約有五成也能找到乙型鏈球菌;母親身上沒有找到乙型鏈球菌蹤跡的新生兒,發現乙型鏈球菌的比率則只有五%。

 而國內產婦究竟有多少比率檢出乙型鏈球菌?謝武勳表示,目前沒有全國性數據,不過長庚醫院徐振傑醫師的研究結果顯示,該院受檢的產婦中,檢出比率約為十八點四%。

 謝武勳強調,並非所有檢出乙型鏈球菌的新生兒都會發病,研究顯示,母親檢出乙型鏈球菌的新生兒中,只有一%至二%發病。

 這些遭到感染發病的新生兒,如果在出生七天內就發病,通常會出現敗血症,死亡率約為五%至十%;七天後發病的晚發型病例則以腦膜炎最為常見,死亡率約二%至六%。

 至於哪些新生兒應該預防性投藥?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東曜表示,過去美國研究曾經以危險因子來作為預防性投藥的標準,例如孕婦是否早期破水、早產生產發燒等,及篩檢母體是否能找到乙型鏈球菌,結果顯示篩檢母體方式較佳。而篩檢的時間點以懷孕三十五至三十七週為佳。(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海南島出生人口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如何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中國上半年傳染病例高達百萬例
護理員切名牌 卻將女嬰腳趾切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