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糾葛 葬送青春不智

標籤:

【大紀元10月13日訊】〔本報自由時報記者╱綜合報導〕兩名男學生疑似為愛爭風吃醋,酒後相約亡命決鬥,卻造成兩人共赴黃泉悲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所長吳芝儀表示,英雄難過美人關,不分年齡與身分,但學子的感情糾葛,常因美化、執著愛情神話,迷失自我走上極端。

吳芝儀感嘆,該起青春悲劇,開始是以愛她出發,最後的互鬥其實重點不在該名女生,事件投射的是學子在自尊面臨挑戰時,以極端的手段壯大自我的尊嚴,葬送兩個青春正盛的生命。

吳芝儀認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當事者陷入泥淖無法自拔,周邊師長、同儕與父母的支持力量很重要,肯定、讚美當事者的其他專長,讓其找回成就,脫離自尊被打擊、挫敗情緒的牛角尖,才能避免更大悲劇。

吳芝儀說,學子對外界在乎的眼光及對同儕的依賴,遠超過成人的想像,他們無法忍受被當作孬種、「卒仔」,常常以危險或失控的行為壯大自我的尊嚴。

校園風行的生命教育,教導孩子尊重生命,但生命過程中最重要的「我」卻不見了,吳芝儀認為,學生因不了解自我、不肯定自己,談「尊重生命」太沈重,也太遙遠。

吳芝儀表示,「自我」過度膨脹與萎縮都不是好事,透過教學設計,「肯定自我、尊重別人」是可以學習的,她建議國中小加強心理教育,從小教孩子與自己相處,覺察自我情緒,分辨好情緒與壞情緒。

中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翁嘉英則認為,此為自我認知不足及兩性教育不齊全的後果。她表示追求女性的方式很多,可以比較學歷、家世以及外表,但是兩名男學生卻以較勁膽識企圖決一勝負,顯見兩人的自我認知不同,已不單純僅是感情處理上的缺失。

翁嘉英解釋,廿多歲年輕人正處於「認同危機」階段,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也不了解未來要做些什麼,歸咎原因在於課業壓力要求下,讓孩子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自我了解,因此無法適時建立自我認同及定位,當然在面臨處理事情時,不懂得藉由自己的優勢來贏得美人心。

三角習題 妒恨演變殺機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感情最完美境界,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校園中戀愛學分遇上「愛不對人」、「先來後到」棘手問題,變成象牙塔中悶燒的愛情風暴,幸運者透過專業輔導重生,闖不過情關的年輕生命,被愛情烈燄吞噬、紋身。

民國八十七年3月清華大學「王水」情殺事件驚動全國,研究生洪曉慧與同班同學許嘉真,同時愛上該校研究生曾煥泰,難解的三角習題不僅女方友情生變,也讓因妒生恨的洪曉慧埋下殺機,兩名學業上的資優生,過不了戀愛學分這一關,許嘉真死在好友手中,洪曉慧則被求刑十八年。

今年雙十國慶前夕,中山大學碩士林偉盟疑因追求已有男友的學姊不成,深夜守在學姊住處外,趁其回家時向她潑灑研究室帶出的硫酸,造成學姊頭部、背部二至三度灼傷,有毀容之虞,案發後林偉盟跪地懺悔,但卻挽不回已鑄成的大錯。

中山大學的情殺案例,校方輔導室曾介入輔導,兩人離開校園後卻躲不過悲劇,儘管如此,但中部某大學透過資源整合,組成輔導團隊,有技巧的化解一起校園感情糾紛,為校園輔導的成功範例。

中部某大學一名大一新生,從小到大都念男校,考上該所風景秀麗大學後,對於系上學姊熱心照顧萌生情愫,誤以為老鳥照顧菜鳥傳統就是愛情,該學弟多次表白追求,但遭已有男友的學姊拒絕。

失意的學弟在各大BBS站POST學姊壞話,放話要她好看,守在半路堵人,揚言要玉石俱焚,嚇得該女學生不敢落單並求助校方。

校方引進校園輔導專長的他校師資,與該校輔導師資組成團隊,並將男學生的好友、家長都納進團隊,輔導的過程除了維持男學生的自尊,從開發、肯定該名男學生的其他成就領域下手,進行長期抗戰。

輔導初期重複出現被背叛、被拋棄的否定情緒,輔導團隊找出男學生擅長的學科,悄悄的請教師多給表現機會,並公開肯定,讓男學生肯定自我,情緒慢慢穩定,並轉移注意力。

該輔導歷程長達四年,眾人攜手努力,在該名女學生畢業前夕解開男方心結,不僅化解悲劇,也找回一個正常的孩子,讓家長感激萬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台辦批評台灣談話 陸委會表達遺憾與反駁
秦海璐談感情糾葛 李厚霖和我已沒什麼關係了
扁:將再赴中美洲與友邦領導人搏感情
加州中醫針灸聯合公會年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