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油石油投機失手

標籤:

【大紀元12月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蔚然報導) 中國航油股份有限公司投機石油失手,損失至少5.5億美元,其母公司還涉嫌進行內幕交易,新加坡有關當局就此展開刑事調查。這一醜聞再次突出了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和操作不透明等問題。 *中國航油向新提出保護*

中國航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航油,是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子公司,擁有中國航空燃油的專屬進口權,是中國三分之一航空燃油的供應者。這家公司星期二宣布,在石油衍生工具的投機交易中損失了5.5億美元,並向新加坡法院提出申請保護,召開債權人大會,進行債權重組。中國航油公司董事長陳久霖已暫時被停職。

法庭文件顯示,陳久霖在證詞中說,直到不久前還擁有中國航油75%股權的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也就是中國航油的母公司,在10月10號就得知中國航油嚴重虧損,但是10天過後,卻拋出了中國航油15%的股份。新加坡商務部已經立案,對中國航油展開刑事調查。美國密蘇裡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教授逢鴻璣說:“如果根據美國的法律,這就構成了內幕交易,因為你是在掌握內部消息的情況下出售股份的,美國法律認為這是違法行為;但是在中國,並不存在處置內幕交易的明確法規。”

*中國證券監督需嚴格法規*

逢鴻璣教授說,中國航油事件,還說明中國證券監督部門需要頒布更加嚴格的法規,增加股份交易的透明度,保護小股東的利益,特別是要弄清楚海外上市子公司和國內母公司之間的關係。逢鴻璣說:“在海外上市的子公司和中國國內的母公司之間的交叉關係錯綜複雜,沒有人知道這些交易的內幕。子公司可以把小股東的財富向母公司轉移,它們可以把一部份公司資產轉移給母公司,母公司也可以把資產出售給子公司出售,但是根本不會去通知公司的投資人。”

中國航油的法庭文件顯示,該公司是從大約一年前開始石油衍生工具投機作業的,到今年第一季度為止,損失金額還只有580萬美元,但是中國航油沒有懸崖勒馬,希望連本帶利賺回來,所以繼續在石油價格上下賭,結果到11月25號的時候,公司不僅用完了全部現金和銀行貸款,還面臨數千萬美元的損失缺口。

*事件責任由誰承擔?*

【美聯社】的報導引述中國證監委發言人的話說,中國金融法規沒有規定公司投入高風險交易的資金上限,但是公司投入巨額資金,從事期貨和股票交易,一定要讓投資者知道。《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也引述一位了解中國航油公司業務的人士說,公司有規定,損失20萬美元以上的交易要提交給公司的風險管理委員會評估,損失超過35萬美元的交易必須得到總裁的同意才能繼續,而導致50萬美元以上損失的交易將自動平倉。目前還不清楚,中國航油事件的根本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承擔。

*事件削弱投資者信心*

根據中國法律,母公司沒有責任為子公司償還債務。不過很多分析人士警告說,如果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不替中國航油償還債務的話,就會嚴重削弱投資者對其它中國在海外上市公司的信心。密蘇裡大學的逢鴻璣教授還指出,中國航油事件在短期內會對國際投資人產生冷卻的作用,中國政府必須要有所表示。逢鴻璣說:“我希望中國政府能夠了解,證券監督部門也應該對這起事件涉及的海外上市公司採取懲罰性措施,否則就會對今後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帶來負面影響。”

*甘布爾:損失被隱瞞*

不過,美國的中國金融問題專家、新興市場戰略公司總裁甘布爾則表示,中國人壽今年年初的醜聞,到現在不是也沒人關心了嗎?甘布爾說:“中國航油的損失不是昨天的事,10月份就已經發生了,但是卻被他們隱瞞了下來,還公然賣掉了公司的很多股份。這就叫自大。他們覺得所有人都願意買他們公司的股票,而實際情況是,願意買的人還真是不少。”

目前還不清楚,中國航油事件是否會影響到原定12月15號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的中國國家航空 公司的上市計劃。

相關新聞
中航油鉅額虧損  影響在星上市中資股價下挫
中國航油炒賣蝕逾五億美元
中國航油「炒油」巨虧 引發骨牌效應
中國航油發表聲明繼續採購航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