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多包涵

文琪
【字号】    
   标签: tags:

自从刚满十八岁的那年寒假,大姊找我一起去报名驾驶训练班,正如大家在驾训班所接受的“指导”,我们练习的场地里架设着不少明显的“目标物”,而方向盘上也贴了几个红色的贴纸,代表着四分之一圈或八分之一圈。对许多驾驶老手而言,那些东西可能是极好笑又无用的“装饰品”,不过对当时的我们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从倒车入库、路边停车、S形进退,到上坡起步等等,在几周密集的训练之后,我终于如愿拿到了汽车驾驶执照。

不过这般的喜悦只停留了几天,因为接下来的数年岁月当中,我的驾照就无用的被丢在抽屉的角落里,即使沾染了灰尘也未被发现,谁叫它的主人是个驾驶白痴,宁愿搭公车、转捷运,还以“停车位难找”当作借口,就是不愿意以四轮车代步。

几年后的一天,在各方压力与金援的促成之下,我终于在拿到驾照的八年后买了一台小车车,而成为开车一族,并且在亲友的强烈建议下,选择了好看又耐脏的银色车,这真是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而且我的驾照也获得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开始开车通勤的我,每天得提早出门,除了可以避开上班的尖峰时间,重点是可以找到较好停的车位,每天就这样战战兢兢,就像开着战车一样的紧张。由于不太会目测与邻车的距离,有一天我自以为得意的发现,雨刷上的某一个黑点可以瞄准马路上的白线,并可以利用后视镜确认自己是否不偏左或右,但是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我的独门密技破招了,因为天空下起了雨,我不能再看雨刷上的特别记号,必须靠自己的感觉来抓距离。

时到今日,其实自己对于开车已经慢慢“上手”,不再需要靠外在的记号来驾驶了,也十分适应现在的行车状况,不过还是要奉劝驾驶朋友们,在行车的同时,能够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包容,让这些“新手上路”,可以变成“新路上手”!

(台湾大纪元e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游子吟”道尽为人母对孩子的那份慈爱和不舍。现代人对衣服的需求已经从保暖、端庄,进而变成追求流行。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 什么是四联体格式(tetractys)呢?“四联体格式”是现代英国诗人雷‧斯特宾(Ray Stebbing)发明的一种诗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个音节组成。
  •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多年以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我的父亲已经老得 像一个影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