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學子回國遭遇簽證難關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于止戈編譯報導) 對于許多在美國攻讀敏感的科學專業﹐而又渴望回家探親的外國學生來說﹐漫長的背景調查已經足以使他們改變主意。哥倫比亞大學校報Columbia Spectator1月23日的文章披露﹐該校不少國際學生放棄了回家探親的打算。事實上﹐這已經是全美各地的大學的一個普遍現象。

*漫長的背景調查

據哥大一項非正式調查指出,有1052位簽證持有人在重新入境美國時遭拖延,288位目前仍待辦。等待的時間平均有三至八個月,有些更長達十一個月。這些個案中將近一半是博士后研究生,多數是生物科技与物理等高等科學領域的男性研究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目前至少還有五位研究生面臨簽證申請案遲遲未辦的窘境。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學生与學者辦公室主管伊蓮-柯恩(Ellen Cohen)說,在911事件之前,像這樣因為安全理由而造成的延誤非常罕見。她還表示目前來自中東地區的男性學生特別容易被延誤。

對來自中國和伊朗這類國家的學生而言﹐他們的簽證只有六個月﹐每次只要他們离開美國﹐更新簽證与身家背景調查都要再重來一次。許多人的學業与研究工作經常因此耽擱﹐僅僅因為他們想出去旅行几個月﹐最后有許多人為了避免申請美國學校的麻煩,干脆呆在家裡。

柯恩說:「現在的大學深受其擾,要預期哪個學生會繼續他的學業非常困難。」
學生們遭受國家安全与經濟來源的雙重壓力。許多參与911事件的恐怖份子使用過期的學生簽證在美國活動,而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在科學領域就學的學生經常被視為威脅。

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与研究生特別容易在身家背景調查過程中空等,因為布什政府頒布命令,要求針對接受与核子科技或武器相關訓練的學生,必須做深入調查。自1994年后,申請美國簽證的科學家人數在去年首次下降。

哥倫比亞大學外籍學生人數漸漸減少,自2001年秋季5478人的高峰減少至2003年秋季的5250人。雖然這些人數在歷史上都屬于高峰,它也反映了其它大學的趨勢,并且證實了一個越來越普及的想法–學生們現在選擇遠离美國的學校。

除哥倫比亞大學外,還有其它八十所大學也有外籍學生或學者滯留本國,尚未入境美國繼續學業与研究。

*援助與協作

為了改變這種狀態﹐許多社團開始企圖游說國會使簽證申請与身家背景調查的程序更為流暢。

全國性的研究生聯盟已經承諾將支持外籍成員,并且將相關工作列為首要游說事項。一個由“耶魯大學校友員工与研究生組織”所主導的團體響應了美國“學術簽證改革請愿書”。這項請愿呼吁美國的決策者深入研究如何藉由提早進行身家背景調查,使簽證更新的手續更為快速流暢,因為背景調查是簽證作業延遲的主因,學生們建議在研究所同意入學申請或學生要离開本國前的几個月便可以開始著手調查。

耶魯大學“醫院与大學員工聯盟”的研究分析員安東尼‧道格達爾(Antony Dugdale)說:「我們以外籍研究生的立場提出了一個鞏固國家安全并改善狀況的程序。」已經有數千名的學生与學者簽署這份請愿書。

在2002年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也是全球化与社會排外單位(Globalisation and Social Exclusion Unit, GSEU)組織人的大衛-卡皮歐(David Carpio)說:「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整合各項資源,但我們不像勞工運動,有過多的政治勢力介入。」

有些跡象顯示整個系統正漸漸成熟中,新計畫在一月稍早出現成果,据許多通過海關的人表示,所有簽證持有人在入境美國時都必須做的按指紋与電子身分識別已經不再是惱人的差事。他們說任何電子化的集體通關都獲得善意協助。

一位來自英國的物理研究人員安德魯-歐尼爾(Andrew O’Neill)表示,「以前通過海關總會有壓力,現在計算机設備多了之后情況好多了。」

藝術与科學研究所教務長亨力-平克漢(Henry Pinkham)在過去注意到哥倫比亞大學對部份考試學生提供視訊連結后,于訪問中表示,哥倫比亞大學盡全力要把學生拉回校園。不過平克漢無法對本文做出評論。

哥倫比亞大學校方當局表示已經傾盡所有的政治影響力,要求決策者保護它的學生,但校方強調在官僚體系的新規定所造成的困境中,在營救一位學生時大家所能做的還是很少。

柯恩表示,假如是國家安全要求的流程,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假如只是單純的后續作業,我們當然樂意插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什將宣布移民法重大修改政策
財經簡訊
至少36人因無新居民卡被拒入境加拿大
美又出新規定 免簽國居民赴美可能要簽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