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公園市社區講座:乙型及丙型肝炎的預防及治療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由凱薩醫療機關﹙Kaiser Pemanente﹚凱薩亞太裔聯會﹙Kaiser Pemanente Asian Pacific American Network﹚及KCAL華興保險聯合贊助之「乙型及丙型肝炎的預防及治療」社區講座,13日於蒙特利公園市政府舉行。主持人蒙特利公園市參事劉達強表示,過去曾在凱薩醫院作過20多年有關人類健康方面的研究工作,深感健康的重要。呼籲對病毒性肝炎傳染危險性較高的亞裔人士,能加強對肝炎的預防及治療。

上圖︰蒙特利公園市舉辦社區「乙型及丙型肝炎的預防及治療」講座。蒙市正副市長馬丁尼茲(右二)、伍國慶(左一),及市議員趙譚美生(中)亦出席並頒發講狀予演講醫師,右一為主持人蒙特利公園市參事劉達強。(大紀元記者袁玫攝)

是日,分別邀請凱薩醫療機關中外醫師林達誠、劉哲維、陳偉傑、Alan Sheinbaum、Karl Esrason,以英、華、粵語講解乙、丙型肝炎的鑒別、防疫注射、治療、肝臟移植等相關資訊。
  
醫師們解釋,病毒性肝炎是指肝臟受到感染。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傳染性肝病,大多數成人能得到痊癒。但約有5%的人會發展成慢性病﹙持續6個月以上者﹚,並導致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乙型肝炎傳染由接觸到帶菌者的體液如血液、精液等而來,即如和乙肝患者發生沒有採取保護措施的性行為、非法藥物或毒品注射,與乙肝帶原者住在一起、使用乙肝患者用過的剃刀牙刷、在1975年以前接受輸血﹙因在那以前尚未作好乙肝的血液篩檢﹚、患有血友病者、母親分娩時患有肝炎、保健工作者接觸到患者的血液或體液、旅行到乙肝高比率的國家等皆有可能感染。但不會經由一般的接觸如握手、探訪被傳染者、打噴嚏或咳嗽而感染。
  
一些人被感染後25—180天之內會出現類似流感症狀,如食慾減退、嘔吐、發燒、倦怠、疲勞、右上腹部疼痛、深色小便和淡顏色大便、關節痛、皮膚和眼白髮黃等症狀。通常醫師會給予注射劑Interferon干擾素,口服藥Lamivudine加以治療。乙肝是可經由三次注射疫苗預防感染的。
  
丙型肝炎是日趨上升的傳染病,患者85%不能痊癒,患者最初幾乎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因此,70%被感染的人並不知受到傳染,直到感染多年發生肝臟損傷,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所以被稱為「沉默的傳染病」。沒有疫苗可預防丙肝。確知的感染方法如使用非法毒品注射、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母親分娩時患有肝炎、被帶有感染血液的針頭或利器扎傷、1992年7月以前接受輸血或器官移植等,不衛生的條件下進行吻身或穿孔、接觸病人血液的途徑等亦可能感染。單用干擾素或結合其他藥物可幫助患慢性丙肝病人。
  
演講醫師指出預防勝於治療,健康才是財富,希望大家平時能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健康檢查,良好的飲食習慣,杜絕一切不良嗜好,充分休息以改善健康情況。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零排放」或致鐵路貨運退出加州 由卡車取代
迷幻藥醫治老兵心理問題 加州法案擬開綠燈
備忘錄洩露:邊境巡邏隊收非法移民新指示
洛縣華人愛心捐助 中學生義工感動西裔社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