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共画】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龙之台
font print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这是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首景色优美、气氛浓烈的田园诗。

这首诗好就好在,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真”字。

暮色、碧山、绿竹、青萝,展现出大自然的那种真;孩子们的天真憨态,写出了童心的纯真;而朋友相携回家抚琴吟诗,直到陶醉在忘形忘我的境界,刻画出朋友间志趣相投、神来神往的真挚。这是因为我们与生俱来的,就具有这种真的特性。

那就为什么,当我们一走进大自然的时候,会顿时觉得神清气爽,那是因为大自然的真的特性和我们的特性沟通起来了。当我们说真话的时候会感觉到自然,但是说假话的时候却会觉得汗颜,这是因为真直接观照着我们生命最本源的特性。

因此当我们说真话的时候是顺应了生命特性,当我们说假话的时候就违背了生命特性。当我们走上一条返本归真的路上时,就会体会到生命的美好找到真正的自己。@

(新唐人电视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古风流”顾名思义,我们要谈的是人类文化中经过历史的洗练,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和隽永的名人轶事,透过我们纯真善良的心灵,一起来体会生命中的美好境界。
  •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此诗是白居易对自己前半生经历的反思;那种彻悟后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态。人生的历程,在学习和经历中成长,通过读圣贤书,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处世理念,以期做得更正更好。
  • 以暮春为题材的诗古来有很多人写,如何切入是关键。杨花为什么能独得东风意呢?因为它身轻啊!它没有那么多执著和负担,没有那么多牵挂;所以春风(东风)就能带着它们飞呀飞,它们如雪花飞舞,向着晴空向着阳光飞行,再也不回来了。
  •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实,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所谓的“不如意”才是关键。杜甫通过观赏春天的美景,与春光做了个约定;“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如果到哪里都有美丽的春光陪伴,那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 隐居独修之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并去掉它,就无法隐居,也达不到修炼的效果。所以我们来看一看,王维是如何排遣这种“寂寞”之情。当“寂寞”难耐之时,就走出房间,“苍茫对落晖”。虽然是“人访荜门稀”,但作者却认为自己有松、鹤为邻(鹤巢松树遍)。
  •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其中的“(仙)鹤”借指贺知章。言外之意是说,您将来在仙界中自在逍遥,什么时候能飞回来红尘探望我们啊?因为宴会有皇帝在场,贺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辈,所以李白这首诗用词用典都恰到好处。
  •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古代诗人孟郊和王冕献给母亲的诗。
  • 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一千五百年间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滩声似旧时”。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