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寬容 深化民主

標籤:

【大紀元7月28日訊】(大紀元時報報導) 這幾年,台灣族群撕裂的聲音時常響起。最近,原住民在總統府前的抗議也被說成是族群對立。這種說法在目前或許過分了些,但我們也不能不注意這個議題是否會被搓弄,甚至於惡化至族群間真的對立,相互仇視。

其實,一個正常的社會本來就有不同的族群。由於先天後天的生活環境,族群間的「差異」本來就很正常,硬要以強制方式統合成一致,那才是不正常。

例如過去威權體制時代強迫各族就學的不可說母語,一律說國語,否則要受罰,那才是有問題。我們應讓不同族群的差異成為文化豐富多元的力量,而不是在彼此傷害中內耗了生命力!

台灣的優勢是:這一個富有彈性的社會,樂於接受外來文化。既有哈日族、哈韓族、哈美族等次文化的認同,卻又有某種自尊的地域意識。我們認為,台灣走向多元社會不光是一味地強調族群融合,而是每個人心中應該先學習包容與善待。這一帖良藥不只是針對族群傷口有效,針對經濟階層的分化、文化意識的多元與不同次文化的興起,都能起到良性循環的導正作用。

遺憾的是,自從選舉過後,仇恨充塞於某些群體中,一點小問題都可被擴大成社會的大衝突。社會上也充斥著抗議聲,再經由媒體的解讀、渲染,對立的態勢就被形塑出來。

樂觀的看,這是台灣民主的成就;悲觀的看,這是台灣人的悲哀!台灣的民主如要前進,需要官員與民眾共同提高素養,互相善待,則我們還有一段長路。

我們不應把選舉的族群對立當成加深創傷社會多元差異的鹽巴!如何學習寬容,深化民主,用理性與慈悲彼此互相對待,不僅是民眾必修的「自課」,更是身居高位有權勢的政府官員們應謹記在心的!──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馬少方:歷史在鞭打現實
心靈故事:寬容
重溫諾曼底 找回當年的精神
中國寓言故事─ ─ 楚王的寬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