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捐施與受 體驗人體奧妙

標籤:

【大紀元8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只有曾經歷過器官受損的人才能深深體會到擁有健康器官的可貴!國內心臟及肝臟受贈者陳小姐昨天在器捐協會安排下,參觀「人體奧妙展」,第一次看清楚人體器官,也才知道當時她的心肌病變,對旁邊的肺臟造成多大的壓迫,怪不得當時她會氣喘如牛。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邀請器官捐贈者的家屬及受贈者到台灣科學教育館參觀人體展,除了讓他們更了解人體構造外,也可以感受到那份生命的脈動與傳承。

  協會秘書長吳英萊表示,人的死亡是身體的結束,若能將有用的器官捐贈給需要的受贈者,將可以使器官功能得以發揮最大效能,生命也得以延續,也為「身體」與「生命」之別,做最佳闡釋。

  換心成功的陳小姐說,她在民國八十六年的時候,因產後心肌病變,心臟不斷擴大,功能也日漸衰竭,只有換心一途,才能逃過死神的召喚。

  她說,在等待「善心」的兩年多裡,常得住院打強心針,由於心臟擴大,壓迫到肺臟,使她走不到兩條街,就氣喘如牛,看了人體展,才知道心臟變大,會對旁邊的肺臟造成多大的壓迫,也難怪她會喘得這麼嚴重。

  但是在換心沒多久後,陳小姐又因使用抗排斥藥物,造成免疫力下降,得了猛爆性肝炎合併肝衰竭,必須換肝。

  而在等待換肝的日子裡,她還陷入肝昏迷,直等到捐贈者的出現,才結束與病魔搏鬥的辛苦歷程。

  另一名腎臟受贈者韓姊表示,在換腎之前,她每個星期必須花很多時間洗腎,很辛苦也很痛苦,這時她才知道腎臟的重要。看了人體展,讓她對人體器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更懂得珍惜現在身上得來不易的腎臟。

  器官捐贈者家屬曾喜梅則說,她的先生六年前忽然倒了下來,醫師判定腦死,當時十六歲的兒子突然跟她提要器捐的事,她直覺是先生透過兒子傳達這個訊息給她,在考慮一天之後,她便答應了。

  曾喜梅昨天特別把這些器官仔細看清楚,想到先生所捐贈的器官幫助了許多家庭,就覺得當初的決定是對的。

器官移植給付低 醫院消極勸募

記者羅碧╱專題報導

  據估計,國內目前約有五千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其中又以洗腎患者最多,儘管十一年來,國內累計已有四十八萬多人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但是每年實際受贈者只有一、二百人,有醫師直言,現行醫療制度及給付方式未盡合理,因此大多數醫療院所並不積極勸募器官捐贈,而移植醫院也可能因不敷成本而不鼓勵醫師做器官移植。

  台南成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李伯璋坦言,因現在健保給付一個腎臟移植病例的費用約為廿一、二萬元,但如果患者的病情較複雜、手術困難度較高、術後有感染或併發症、住院時間長等狀況,等到患者出院時,醫院可能要付出卅萬元的成本,雖然醫院不會拒絕病患,該做的事也會做,但以現在的健保總額支付制度下,移植醫師和移植小組是相對弱勢,若該科醫師老是需要醫院用其他科別的收入來填補差額,也非長久之計。

  李伯璋並指出,現在健保給付器官摘取的費用是八千五百元,但是器官保存的藥水費就要五千元,剩下的三千五百元是摘取費用,如果腦死病患所在的醫院本身非移植醫院,勢必所在醫院也不會很積極勸募,因為在家屬傷心之際,要勸他捐器官並不容易,可能還會被遷怒、責罵…。

  台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認為,三千五百元的手術摘取費用可能還高估,因藥水一袋未必夠用,此外,若捐贈者是在南部,事前的長途電話連繫、移植醫院要派二名醫師、一名護士搭救護車或計程車去機場,再坐飛機來回摘取器官,這些費用都得由醫院自行吸收,在此情況下,使得現在器官移植醫院寧採取「守株待兔」,有器捐來源才做,支持程度不一。

  據了解,日前北部即有某醫院發現抗排斥藥物佔該院的藥費支出部分太大,而聲稱該院沒有抗排斥藥物,要病人去他院就醫,後來在其他醫院抗議下,又開始收治移植病患…;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鄭隆賓認為,雖然病人的性命很重要,但是私立醫院也要生存,如果醫院一直入不敷出、無法運作,那麼私立醫院的醫師及護理人員等,也會失業,他們的權益又有誰兼顧?而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承認,器官移植手術或多或少會受到健保總額支付制度及自主管理影響,但是該做的事,醫院還是會做。

  英國及美國曾計算過,支付換腎手術費用要比支付洗腎費用划算,以台灣洗腎一年要花八十五萬元,但換腎只要廿萬元。重要的是,通常年輕換腎者,可以再投入生產線,其家屬等照顧者的社會成本累計起來也相當可觀。

衛署︰補助器官勸募網絡醫院

記者何天立、魏怡嘉╱專題報導

  面對近年國內確實完成器捐移植件數與等候名單不成比例,衛生署醫事處表示,衛生署已撥兩千萬給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作為補助器官勸募網絡醫院之用。

  健保局官員則說,醫院總額制度實施迄今,並未發現對器官移植造成排擠,如果醫界認為器官移植支付標準偏低,可藉由支付標準的修訂做適當的調整。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表示,目前全台共有十四家「器官勸募網絡」,各網絡每年勸募的器官數訂在十個以上,每勸募到一位捐贈者的器官,醫院就可得到三到五萬元的補助,希望藉此增加醫院勸募器官的誘因。

  而該署器官勸募網絡是由擁有兩種器官移植手術能力的醫院為主軸,與至少五家其他的醫院合作組成,每個器官勸募網絡初期建置費用約補助二十到三十萬元,每勸募到一位民眾的一個器官補助五萬,第二個器官則增加補助一萬;而勸募到每位民眾的第一個組織則補助三萬,每增一個組織則補助五千,希望透過這樣的補助方式,做為勸募醫院的誘因。

  薛瑞元舉例,若器官捐贈者在A醫院逝世,而A、B兩醫院同屬一個器官勸募網絡,經器官登錄中心配對後,B醫院有等候器官移植的病人,則由B醫院醫師進行摘除及移植手術,若B醫院無等候器官移植的病人,則可能分配給另一個器官勸募網絡的C醫院,因此同一個勸募網絡中,醫院家數越多,成功進行器官分配移植的機會越高。

  至於有醫師反映健保移植手術給付偏低,依目前支付標準,腎臟移植為論件計酬,手術部分給付約二萬元,心臟移植在手術部分則給付近十萬元,肝臟移植在手術部分則給付十三萬左右,健保局表示,必要時,還可做適度的調整。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斗六楊姓婦人腦死  捐贈器官遺愛人間
狂犬病感染器官導致移植接受者死亡
換個容器 就可以萬無一失的享用千層蘸醬了
【廚娘香Q秀】五味透抽、酒釀乾燒蝦和咕嚕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