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自由在落日中》書評會在紐約舉行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6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紫晶採訪報導) 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揭露中共對蒙古人種族滅絕罪行的小說《自由在落日中》由博大書局出版。這本書是流亡澳洲的原北京大學法律系教師袁紅冰歷經二十年坎坷完成的巨著。2月12日下午,博大書局在紐約中國城舉辦了新書書評會。

書評會邀請袁紅冰北京大學的同學、朋友和《自由在落日中》中所提到的蒙族人參加討論,袁紅冰本人在澳洲通過了越洋電話參與了整個過程。曾經是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的蒙族人巴赫說:「這部四十萬字的小說揭露了中共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對蒙古人的種族滅絕。」

在清查內蒙古「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事件的過程中,不到四百萬人口的內蒙古自治區被牽連的人有一百萬,除了小孩和老人,會走路的都被牽連了。就因為毛澤東的一句話:「要整一整蒙古人」,當時是作為民族分裂主義份子來抓的。袁紅冰說:「他說這些是民族分裂主義,威脅到中國的安全,國家要滅亡,所以我們要殺死這些人。經過五十年的洗腦,今天所有的中國人都認為,分裂中國的,都應該殺或者是打。」

專欄作家許天霖(音)先生介紹了他所知道的「內人黨」事件,是縁於共產黨一個高幹為擺脫自己在路線鬥爭中的困境,提出的子虛烏有的指控。清查「內人黨」,被抓捕的人有三十多萬,折磨至死的有十萬人。有一個單位,有103人在手指和腳指被細繩子綁上、吊起來掛在四根杆子上,下面有紅色的大火盆燒烤的酷刑逼問下,查出了98個壞人,只剩下5個好人,其中就有因為對方施刑太狠,受刑人胡亂指栽,以求報復。

許天霖說共產黨之所以這麼做,只為了一種需要,他舉例說:一位首長的太太腎壞死,需要一個女人的腎,就把關押的犯人中的一個人判為死刑,罪名是「呼喊反動口號」。在場的蒙族大學生蒙巴克說,在國內他這個年紀的年輕人都不知道「內人黨」事件,所幸在海外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資訊。

與會者還討論了袁紅冰書中推崇的「英雄人格哲學」。中國民主黨主席倪育賢曾經到澳洲去看過袁紅冰,認為他徹底擺脫了中共對知識份子的思想束縛。倪育賢說,現在中國的知識份子不像古代是為了天命,他們是為了共產黨。他們有三個思想包袱:絶對不敢否定共產黨、不敢否定這個體制和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如果講到馬克思主義不對、社會主義不對,他們就認為是反動。

倪育賢說:「如果有一點出軌的,他們馬上就覺得自己是犯錯誤了,是犯了罪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培養出來的中國知識份子就對政治、社會的正義、良心、制度完全麻痺了。」

倪育賢說北京大學曾經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而中共的體制從根本上遏殺了這個精神。中國每年出了很多作品,卻很少觸及真正的問題,連保一個持正常人的立場都做不到。袁紅冰的書意義在於:把大量中共統治下的罪惡徹底的暴露出來;而且他本人在書中的態度鮮明:共產黨的制度是造成這個罪惡的根源。公民議政的主席唐柏橋提出,袁紅冰書中對國民的批判,事實是對的,但心態可以調整。他自己過去對不爭氣的中國人怨恨、失望,而現在是同情、想幫助他們。

袁紅冰1952年出生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1994年3月在北京大學法律系任教期間,因為長期從事民主人權的活動,被中共警察祕密帶走,《自由在落日中》的手稿也全部被搜走,後來他被流放到貴州,一年之後克服重重困難,在祕密狀態中重新完成了《自由在落日中》的寫作。

有觀眾問有為什麼取書名為《自由在落日中》?袁紅冰在電話中說:內蒙高原最美是落日,蒙族人性格美麗、高傲、狂放,卻在暴政中凋落,但是像落日一樣,即使在最後的瞬間仍然美麗。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灰白虛無的單調宿命和慇紅實有的偶然審美激情﹐都是存在的方式。重要的只在於我們的心目中﹐怎樣擺放其位置。若視前者為本體﹐則容易懶惰﹐安逸﹐思想僵化﹐刻板劃一﹐人格墮落為官權的奴才妄臣。若視後者為本體﹐則會鼓勵人勤奮﹐躍動﹐思維敏捷﹐靈感奔涌﹐人格昇華成為詩意豐饒的英勇斗士。
  • 灰白虛無的單調宿命和慇紅實有的偶然審美激情﹐都是存在的方式。重要的只在於我們的心目中﹐怎樣擺放其位置。若視前者為本體﹐則容易懶惰﹐安逸﹐思想僵化﹐刻板劃一﹐人格墮落為官權的奴才妄臣。若視後者為本體﹐則會鼓勵人勤奮﹐躍動﹐思維敏捷﹐靈感奔涌﹐人格昇華成為詩意豐饒的英勇斗士。
  • 「朋友們,我的著作《自由在落日中》和《文殤》今天出版了,對於我,這個時刻是神聖的,因為我終於戰勝了命運,撕裂了專制的鐵幕!」這是袁紅冰出書的感言。
  • 袁紅兵,筆名袁紅冰。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二日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九六八年,「文化大革命」開始, 袁紅冰成為一名知識青年流浪漢。在此期間, 中國共產黨政府以整肅「民族分裂主義」的名義開始迫害蒙古人民。曾經狂放地馳騁在內蒙古高原上的美麗而驕傲的種族,頃刻之間淹沒在血海之中。蒙古人民的慘痛經歷深深地震撼了袁紅冰少年敏感的心。
  • 袁紅兵,筆名袁紅冰。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二日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九六八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袁紅冰成為一名知識青年流浪漢。在此期間,中國共產黨政府以整肅“民族分裂主義”的名義開始迫害蒙古人民。曾經狂放地馳騁在內蒙古高原上的美麗而驕傲的種族,頃刻之間淹沒在血海之中。蒙古人民的慘痛經歷深深地震撼了袁紅冰少年敏感的心。於是,19歲時,袁紅冰站在陰山山脈的主峰上,向著內蒙的蒼天和大地發誓,一定要把蒙古人民的苦難寫出來,一定要讓那些美麗、自由、高貴的生命在自己的小說中得到復活。從此,袁紅冰踏上了艱難的秘密寫作之路,從未休歇。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