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金準備好了, 再來呢? ”一文之迴響

陳一仁醫師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24日訊】您的退休準備工作作好了嗎 ? 現今的美國人, 承認己準備充份,可以放心地享受退休生活的只有11%; 另外有26%的人說不太確定他們可以放心地退休 , 而剩下的人或許還不清楚或根本不敢想退休之事, 畢竟終日打拚求溫飽就夠煩惱了。 但是時不我予, 我們每天都在老化, 終究是要面對它的。

2月27日在西雅圖時報 ( Seattle Times ) 的記者 Marsha King 寫了一篇專文來探討
嬰兒潮的這一代美國人, 真的了解退休是怎們個樣子嗎 ? 其心境又是如何呢 ? 要怎麼做才適合呢 ? 她提到很多人認為退休前的準備就是認真的存錢來保障 “ 老本” 即可。 反正只要有了足夠的退休金就可以高枕無憂, 終日或打高爾夫球, 種花樹, 下棋, 打牌等等, 不再接觸人間煙火的事, 那是多麼的輕鬆, 自在之生涯呀 ! 當然啦, 退休金尚未備妥的人就另當別論, 只能節衣縮食, 並繼續打拚才行。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這一代的退休前或剛退休的人, 才發現上述的退休生活, 是一種夢魘, 會很快地跌入無所是事, 亳無目標, 孤寂失落的窘境 。昔日的繁忙, 但充滿刺激、挑戰 , 並有各類型的同事的相互對應之景況,在退休後很快地消失殆盡, 那種空虛之感, 將是非常難耐的。他們也漸漸地感受到那種打高爾夫球, 種花樹等的生涯是不符合他們的价值觀, 他們已不願再被打入那一個框框了。 那麼, 到底是怎麼了呢 ? 追根究底, 就是嬰兒潮這一代的壽命突然大幅地增長, 活到90歲將是稀鬆平常之事, 這是大家始料所未及的。因此,要如何渡過這個平淡無奇的30年, 將是一個大難題。美國的公家機構及大型私人公司早己悄悄地提供給即將退休的員工一些課程, 以求穩定情緒, 但他們都發現, 他們也只能請一些已退休的員工回來訴訴苦, 或找一些財務規劃公司來解說相關方法而已。這些議題( 即財務規劃或退休金的儲備)都不困難, 最讓他們束手無策的就是如何讓這些準備退休的人能順利地通過轉型期, 然後平穩地走下去。換句話來說, 就是因為每個人的角度不同, 喜好不同, 各方面條件或主、客觀因素都不同, 因此無法提供一套統一之法給每一個員工來準備。這就如同將火箭射入太空, 其最困難的一段就是前面開始要脫離地心引力時, 必須用極大的力量來克服它。 因此, 要脫離昔日工作時之種種積習或心境, 然後怡然轉入不再工作之身心處境是得花一番大心血的。 有14% 的退休人員拿長假來學習這種無工作之狀況; 有些公司給即將退休的員工輕鬆的工作來調適; 有些人再去做 “ 無角色 的角色—the role of roleless “的半時工或志工, 等等。像 IBM就提供他們在退休之前3年及之後2年之總共$5,000元之預備訓練課程, 以便漸進地適應之。有些人乾脆再去開事業的第2春.,也就是換另一個跑道, 無論有償或無償都值得. 因此, 有30%的美國人在55歲後即開始去當各種志工, 以便真正退休時可以接下去做一些事。有些大公司就讓退休專業員工當顧問, 多少對公司再提供保貴的經驗, 得到雙贏之利。

1998年, 當我在開業之繁忙工作外, 再在華盛頓大學唸醫院管理碩士時, 深深地體會出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大小事都離不開管理的範疇。 因此, 我們所面對的晚年生涯, 當然也需要管理。企業管理的第一要務就是公司的總方向、 主要目標是什麼( vision), 然後是要如何去達成此目標 ( Mission), 這要有一番仔細地研究及規劃, 然後按步就班地訓練及執行, 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此來思考我們的退休生活的理想狀況是如何呢 ?我認為是一個安心、快樂、健康及自在的高” 生命品質”的生涯。那麼要如何做呢 ? 首先得做一個詳細的、誠實的自我剖析, 在綜合研究各種相關領域, 如本身健康狀況, 財務條件, 法律規範, 社會福利, 宗教信仰或心靈活動, 居所喜好之選擇等等, 根據( S.W.O.T = Strength優點 , Weakness 弱點 , Opportunity 可有所作為的方案 , Threatening 本身非得改變的狀況 )之方式, 來仔細自省; 加上外在環境評估, 例如是要在美國或在臺灣 ? 香港? 東南亞?或大陸來終老 ? 會否需要跟著子女來搬遷, 還是要常遠遊探訪子孫 ? 喜歡嗎 ? 可行嗎?等等。 綜合上述各項因素來規劃屬於自己特性的完整的退休計劃, 然後依照管理方式, 耐心地準備、學習並訓練自己。 當退休時機成熟時, 自然而然地順利轉入退休生活而不會有不適應之苦。

在個人之層面上, 我所歸納的有4大項目需要分頭並進。 那就是“老本 ”;“ 老身”; “老心 ”及“老窩 ”。 我們需要由年輕時即開始強制存放及適切投資退休金。而 當年齡漸老時, 因為資訊之取得及思考的模式容易有偏差而造成無法恢復的錯誤決策, 因此需要擬定方法來保護這些退休金。 另外, 由於健康狀況之惡化, 很可能需要有人提供長期的非醫療的人身照顧 ( personal care), 因此購買長期醫療保險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以防辛苦積存之老本會付之東流, 也可以減輕家人提供照顧之重擔。 我們需要及早改變成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 學習自己喜歡並能常做的簡便運動項目, 尤其是能延緩痴呆化的太極拳、舞藝、瑜伽等, 如此讓這些活動養成習慣而能持久, 直到年老退休時都還記得並能持續做下去。 我們要認真地選擇自己心靈能依託的宗教信仰, 參加我們喜愛並能投入的嗜好及休閒活動, 結交可以交心的同好, 以能調養心靈而自在。另外, 我們要仔細選擇並委託能代替自己做最適當及合法的照顧身體的法定代理人士, 家人或朋友都可以, 以便在自己無法視事或無法表達意願之身智狀況時, 能讓我們安心地有妥善照顧我們受苦的身體。我們需要一個大小適中, 地點方便 ( 如離醫療院所, 商場, 活動中心, 家人等適當距離 ) 的晚年居所, 如止可以長年定居其內以至終老 ( Aging in Place 終老所 )。

在團体之層面上, 我將之分為軟体退休互聯網及硬体退休社區及活動中心兩個方向。生活電腦化己是我們社會的趨勢, 因此若不會電腦操作, 將是一種另類殘障。另一方面來說, 有電腦技能也能大幅增加生活的情趣。經由電腦及網路的運作, 我們得以在小的方面與親朋好友交流,也可以獨自享受一些休閒相關活動, 如音樂、動畫、藝術等。 而大的方面則可以與眾多同好來教學相長, 分享經驗; 而在特殊緊急狀況時或可以透過所在地的志工團隊來協助, 以舒解家屬無法及時支援之身心困境。因此, 第一要務是先學習基本的電腦技能。

3年來, 亞裔銀髮族關懷基金會即基於這項理念, 除了每週定期邀請學者專家來為大家免費提供與 “老本,老身,老心,及老窩 ” 的相關資訊, 並也成立電腦俱樂部, 舞蹈班, 太極氣功班, 合唱團, 讀書會, 棋藝會, 衛生麻將會, 電影欣賞討論會, 素描班等等。這些都是以志工式來大家相互砌搓, 分享經驗, 以期在退休前、後能一起共享時光並 繼續成長。我們的目標也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能鼓勵体力尚好的較年輕的一群 ( 50-70歲, young old 及 middle old ) 能自動來陪伴及扶佐更老的一群 ( middle old 及 old old ), 以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精神能發揚光大。我們也期待能歸納出我們要的屬於我們文化習俗的退休社區及活動中心將來能在各地建立。在舉辦這些活動中, 我深切体會到年紀與學習的困難, 因此不應將自我學習、訓練之事延後到退休之後。

Morrow ( 1981) 的報告發現, 多年來, 只有 10%的人肯真正為退休之準備而努力學習事物, 我鼓勵大家能開始作這方面的探討、規劃並準備, 好為自己的退休生涯盡心, 為自己生命的最後一章盡力吧 !!

( 亞裔銀髮族關懷基金會, 西雅圖, 陳一仁醫師, I-Jen Chen, MD, MPH, MHA, CMD. www.ascf.us , ijenchen@verizon.net , Tel/Fax : 425-378-8181, cell: 206-234-7377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葛老:社會退休金制度應漸進改革
調查:新加坡人最想提早退休 退休金卻最少
勞退諮詢專線 首日電話塞爆
勞退金新制上路 雇主左右選擇 勞工可聲明意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