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成為日本經濟的頑疾

標籤:

【大紀元5月26日訊】(亞洲時報Matthew Rusling大阪撰文) 儘管今年第一季度日本GDP出人意料地增長1.3%,但該國不會出現經濟反彈。專家們指出,過去、現在、或許將來一直困擾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通貨緊縮(下稱通縮)。日本央行(the Bank of Japan)在最近公佈的《經濟活動和價格展望》(Outlook for Economic Activity and Prices)報告中預測,相比上一財政年度,2005財年的消費價格下降0.1%。雖然該報告估計2006財年價格將會上漲0.3%, 但專家們稱這仍是微不足道的漲幅。

專家們指出,通縮是導致近年來日本經濟衰退的重要原因,而且似乎還會繼續。上世紀90年代末,許多日本公司和家庭負債過多。價格隨之下降,這對日本商業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並導致持續至今的一系列通縮。許多人都委婉地把通縮描述為經濟缺乏活力,說目前日本經濟仍處於「復甦」階段。日本內閣官房(Cabinet Office)上周公佈的一份報告表明,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季度(3月31日止)的經濟增長率是5.3%。不過,專家們擔心,儘管經濟出人意料地出現增長,但尚未真正進入復甦階段。

日本同志社大學管理學院(Doshisha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的經濟學家濱紀子(NorikoHama)教授說,「人們賺錢艱難。」她說,當通縮在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時,就業就可能受到影響。她表示,「各公司會謹慎擴大勞工隊伍。」

通縮常常有健康經濟的各種假相:例如銷售激增,但由於價格低,那些銷售不會使公司盈利。濱紀子教授說,儘管日本與中國的貿易量很大,但通縮抵消了貿易帶來的積極成果。中國源源不斷地進口日本鋼鐵、汽車和重機械並沒有給日本公司帶來很大收益,原因是價格太低。第一季度GDP增長對緩解經濟衰退作用不大。「在某些領域,增長能產生影響,但作用不大……日本經濟並沒有出現真正增長。」

並非所有行業都受增長乏力的影響,有些蒙受損失,有些從中獲益。聖學院大學研究院(Seigakui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的馬野(Teruhiko Mano)說,「一個行業是否受影響取決於它的現款流通…而非行業本身。」

那些成功處理通縮問題的公司與那些沒能戰勝通縮問題的公司之間存在巨大差別。濱紀子就此列舉了不同行業的幾家公司:「……豐田汽車公司(Toyota)和日產汽車公司(Nissan)就是成功處理通縮的典型代表,而三菱汽車公司(Mitsubishi Motors)……則未能克服通縮問題;在銀行業領域,日本第二大銀行三菱東京金融集團(MTFG)是通縮的大贏家,而日本聯合金融集團(UFJ)則是大輸家;在電子行業,松下電器公司(Matsushita)沒有被通縮難倒,索尼公司(Sony)卻打了敗仗;在直銷領域,Itoh-Yokodo成功解決通縮,而大榮(Daiei)卻沒有。關鍵在於這些公司如何主動適應經濟環境的巨變。因為這些公司千方百計求生存,並挺過難關,因此通縮對它們的影響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從歷史角度來說,公司總體上往往都是經濟「晴雨錶」。濱紀子說,「環境好時,人人都表現好……環境差時,人人都做得不好。」現在,一些日本公司可能變得更靈活,更可能應付並從看似不利的經濟環境中汲取經驗教訓。「過去,這種行為在日本商界並不多見。」

然而,日本通縮的性質仍未有定論。馬野認為日本經濟沒有出現通縮,相反正處於泡沫逆轉(bubble reversal)階段。「我們未必應把這稱為通縮。1989年底,日經指數(the Nikkei Dow)幾乎達到4萬點,1990年地價升到最高點。在泡沫破滅之後,地價年年下降。人們現在把這稱為通縮;相反我把它稱為經濟逆轉。」

這種泡沫會否繼續緊縮尚不得而知,不過,一些專家看到一線希望,他們說日本經濟蕭條可能是短期的。日本研究所(the Japan Research Institute)經濟學家山田(Hisashi Yamada)說:「2005財年消費價格下降0.1%估計是臨時因素,如日本經濟的持續衰退、米價和電信成本下降引起的。」

不過,山田補充說今年經濟增長前景黯淡,明年可能不會這樣。他指出,「這些臨時因素會消失」,他還提到2006財年價格可望提高0.3%。「日本經濟很快會擺脫通縮,並開始持續增長,不過這是一個漸進過程。這就意味著失業率下降 ,盈利增加。從90年代起,已背負債務的日本公司和家庭逐漸開始還債。最近價格下降也對那些有金融資產但沒有債務的家庭,主要是老一代產生積極影響。」(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彭博調查:日本央行明可望續維持利率不變
【新聞五人行】G7批中俄 美歐對中共祭出大招
【名家專欄】「雙重思維」在體育界無法立足
【時事金掃描】澤連斯基G7之旅三大收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