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成为日本经济的顽疾

标签:

【大纪元5月26日讯】(亚洲时报Matthew Rusling大阪撰文) 尽管今年第一季度日本GDP出人意料地增长1.3%,但该国不会出现经济反弹。专家们指出,过去、现在、或许将来一直困扰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通货紧缩(下称通缩)。日本央行(the Bank of Japan)在最近公布的《经济活动和价格展望》(Outlook for Economic Activity and Prices)报告中预测,相比上一财政年度,2005财年的消费价格下降0.1%。虽然该报告估计2006财年价格将会上涨0.3%, 但专家们称这仍是微不足道的涨幅。

专家们指出,通缩是导致近年来日本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而且似乎还会继续。上世纪90年代末,许多日本公司和家庭负债过多。价格随之下降,这对日本商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持续至今的一系列通缩。许多人都委婉地把通缩描述为经济缺乏活力,说目前日本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日本内阁官房(Cabinet Office)上周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季度(3月31日止)的经济增长率是5.3%。不过,专家们担心,尽管经济出人意料地出现增长,但尚未真正进入复苏阶段。

日本同志社大学管理学院(Doshisha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的经济学家滨纪子(NorikoHama)教授说,“人们赚钱艰难。”她说,当通缩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时,就业就可能受到影响。她表示,“各公司会谨慎扩大劳工队伍。”

通缩常常有健康经济的各种假相:例如销售激增,但由于价格低,那些销售不会使公司盈利。滨纪子教授说,尽管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量很大,但通缩抵消了贸易带来的积极成果。中国源源不断地进口日本钢铁、汽车和重机械并没有给日本公司带来很大收益,原因是价格太低。第一季度GDP增长对缓解经济衰退作用不大。“在某些领域,增长能产生影响,但作用不大……日本经济并没有出现真正增长。”

并非所有行业都受增长乏力的影响,有些蒙受损失,有些从中获益。圣学院大学研究院(Seigakui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的马野(Teruhiko Mano)说,“一个行业是否受影响取决于它的现款流通…而非行业本身。”

那些成功处理通缩问题的公司与那些没能战胜通缩问题的公司之间存在巨大差别。滨纪子就此列举了不同行业的几家公司:“……丰田汽车公司(Toyota)和日产汽车公司(Nissan)就是成功处理通缩的典型代表,而三菱汽车公司(Mitsubishi Motors)……则未能克服通缩问题;在银行业领域,日本第二大银行三菱东京金融集团(MTFG)是通缩的大赢家,而日本联合金融集团(UFJ)则是大输家;在电子行业,松下电器公司(Matsushita)没有被通缩难倒,索尼公司(Sony)却打了败仗;在直销领域,Itoh-Yokodo成功解决通缩,而大荣(Daiei)却没有。关键在于这些公司如何主动适应经济环境的巨变。因为这些公司千方百计求生存,并挺过难关,因此通缩对它们的影响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历史角度来说,公司总体上往往都是经济“晴雨表”。滨纪子说,“环境好时,人人都表现好……环境差时,人人都做得不好。”现在,一些日本公司可能变得更灵活,更可能应付并从看似不利的经济环境中汲取经验教训。“过去,这种行为在日本商界并不多见。”

然而,日本通缩的性质仍未有定论。马野认为日本经济没有出现通缩,相反正处于泡沫逆转(bubble reversal)阶段。“我们未必应把这称为通缩。1989年底,日经指数(the Nikkei Dow)几乎达到4万点,1990年地价升到最高点。在泡沫破灭之后,地价年年下降。人们现在把这称为通缩;相反我把它称为经济逆转。”

这种泡沫会否继续紧缩尚不得而知,不过,一些专家看到一线希望,他们说日本经济萧条可能是短期的。日本研究所(the Japan Research Institute)经济学家山田(Hisashi Yamada)说:“2005财年消费价格下降0.1%估计是临时因素,如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米价和电信成本下降引起的。”

不过,山田补充说今年经济增长前景黯淡,明年可能不会这样。他指出,“这些临时因素会消失”,他还提到2006财年价格可望提高0.3%。“日本经济很快会摆脱通缩,并开始持续增长,不过这是一个渐进过程。这就意味着失业率下降 ,盈利增加。从90年代起,已背负债务的日本公司和家庭逐渐开始还债。最近价格下降也对那些有金融资产但没有债务的家庭,主要是老一代产生积极影响。”(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彭博调查:日本央行明可望续维持利率不变
阿桑奇与美司法部达认罪协议 获释后离英
日本妈妈和孩子在苏州遇袭 日驻华使馆回应
韩国起火电池厂中国工人 多是东北朝鲜族女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