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含致病菌 12種含化學品違規或超標

港食物測試千分三不合格

標籤:

【大紀元6月23日訊】食物環境衛生署昨日公佈食物監察計劃的最新結果,在4,500多個食物樣本測試結果中,整體不合格率為0.3%。食環署表示,在食物樣本中發現致病細菌,主要是與不適當處理食物有關。

食物監測主要包括微生物及化學測試兩方面。在微生物測試方面,約針對1,700個食物樣本進行檢測,主要測試食物是否含有致病細菌及病毒,結果發現有3個樣本含致病細菌。不合格的樣本包括含沙門氏菌的鹽焗雞、含李斯特菌的牛奶麥皮及含臘樣芽孢桿菌的餐肉炒麵。
在化學測試方面,在約2,800個食物樣本測試中,有12個樣本不合格。其中兩個不合格樣本的防腐劑含量超過准許使用的分量;一個牛丸、一個辣椒醬和一個香料醬樣本被發現含苯甲酸。此外,在一個麵包和一個豬肉乾樣本中發現山梨酸,而一個腐竹樣本發現含二氧化硫;這些防腐劑都是不准在上述食品中使用的。

其他不合格的檢測結果還包括一個米樣本及兩個即食紫菜樣本,分別發現其鎘及砷的含量超過准許的分量。鎘及砷都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的重金屬物質。
另外,在一個油麥菜樣本中,發現少量殘餘農藥甲胺磷;在一個蘿蔔糕樣本中,發現含有不准使用的染色料「橙黃二」;在一個黃花魚樣本中發現染色料「酒石黃」。在未經烹煮及未經加工處理的鮮魚上,不可使用「酒石黃」。
署助理署長(食物監察及管制)鍾偉雄醫生提醒食物業從業員需保持良好生習慣,特別在處理即食食物時應更為注意。假如食物不是在烹調後立刻進食,便應儲存在雪櫃內,保持在攝氏4度或以下。至於熱吃的食物則要在進食前徹底翻熱。他亦提醒食物業從業員必須保持警惕,經常注意環境、食物及個人生。
雖然該12個不合格食物樣本對健康構成影響的可能性很低,但鍾偉雄已勸喻有關零售商停止售賣該等產品,並提醒他們須遵守法例的要求。

首季食物中毒個案升六成

另外,本港今年首季發生181宗食物中毒個案,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60%,大部分涉及細菌或病毒感染。傳染病醫生勞永樂相信有關數字上升,與港人喜歡進食魚生等生冷食物有關。此外,衛生署及食環署仍在調查屯門黃金海岸酒店40多人懷疑食物中毒事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營養師:這些是商店貨架上最健康的奶製品
低糖烘焙五大策略:甜蜜與健康並存
美國蔬果農藥殘留曝光 正確清洗方式看這裡
廚房中的液體黃金:橄欖油的選購與儲存技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