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傳說】一個美麗的邂逅(獻納米的故事)

董憓陵 文/圖

人氣 26

炎夏午後,朋友約好在西螺見面,正愁不知上哪找午餐,朋友說:「走!帶你去吃特別的!」車停妥,前面一個不起眼的攤位,簡單的擺著一些壽司,甚至連座位都沒有,我輕聲問朋友:「你說的特別午餐就是這個?」

朋友堅定的說:「是啊!他的東西很特別!」不由分說,拉著我就往攤位上走。
擺在眼前為數不多的壽司,樣式卻很多,還沒決定要吃哪種壽司,朋友和老闆已經閒聊了起來:「老闆,看來今天壽司又會很快賣完了!」

老闆和悅的說:「沒有啦!每天都差不多!」朋友轉身說:「還好今天來的早,晚點來就吃不到了。」因為自己家以前經營過餐廳,心想再好吃的壽司都吃過了,這會有什麼差別?話在嘴邊卻沒說出。

老闆似乎看出我的心事,笑容可掬的介紹:「我們家的壽司是用獻納米做的。」說完,指一指身後西螺鎮農會說:「都是用農會的米。」

我有些納悶:「聽說獻納米比較貴,您這樣划的來嗎?」「嗯,貴了七成!一般米若一公斤1百元,獻納米要170元。」老闆接著說:「要堅持好品質,是一定要有所付出的!」

老闆笑容可掬的介紹:「我們家的壽司是用獻納米做的。」

獻納米的故事

「獻納米有個美麗的故事,妳們想不想聽?」我迫不及待的挪了挪身子,用行動回應他的話。「在日據時代,濁水溪兩岸因水質優良、土地肥沃,種出的米粒又圓又大,特別受日本人的青睞,又因它有很特別的香味、入口很Q,咀嚼後滿口香甜,所以就有一些儀式出現。」

「在播種前,他們會穿著日本和服,舉行朝天儀式,祈求豐收,希望收成時,米粒閃閃發光,味道香甜。收成後,少女們身穿白衣,舉止恭敬的挑選每一顆米粒,米粒必須具備圓潤、光澤、碩大等條件,才能達到獻給日本天皇的標準。當時稱為御用米,近幾年才改稱獻納米。」

誠心待客

老闆把話說完,我也已經在吞口水了。

朋友說:「還不只這些呢!老闆用的食材,都非常用心,除了新鮮,好吃更不在話下。」我忍不住對老闆專業的態度及用料的堅持感到敬佩!隨後,請老闆幫忙挑選一盒大壽司準備帶回與家人分享。

朋友提醒:「建議你還是只帶一餐的量,如果沒做好保鮮的準備,回家後口感會大打折扣!」我反問:「如果遠道而來的人也想帶走呢?」老闆笑開懷的說:「沒辦法!我可能會請他多吃ㄧ點,下次再帶保鮮箱來。」

看來,老闆不但是一位性情中人,待客之道也好得沒話說。如果生意人都能高標準要求自己,那麼美味的小吃想必一定到處都嚐得到了。有空來西螺,您不妨也停一停腳步,嚐一嚐美味的「寶壽司」,地點就在西螺鎮農會前。

獻納米小秘密

告訴大家獻納米的煮飯要訣:

ㄧ般蓬萊米或在來米,米與水的量比大約為1:1,而獻納米與水的比例為1:1.2;還有洗好米最好浸泡一下(約30分鐘)再開始煮。目的是讓米粒完全吸收水分,達到最完美的飽水度,煮出的米才會鬆、Q、軟、香ㄛ!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雲林西螺推出有機米  搶攻國內米食市場
「有機稻場」推廣「100﹪玩米主義」
花蓮富麗有機米副產品米糠萃取研發保養品
宜蘭稻鴨米環保美味受歡迎 擴大種植面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