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州血案引移民精神健康問題關注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4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亞妮綜合編譯)4月16日,23歲的南韓裔學生趙承熙在維州理工大學槍殺32人,而後飲彈自盡。消息傳出,聞者無不哀傷。為32位無辜的受害者難過,也為趙承熙正值華年,卻如此了斷他人與自己的生命感到痛心與不解。

他為什麼這樣做?據美聯社報導,趙承熙的姑婆表示,趙承熙與家人移民美國之後,經診斷患有自閉症。她說,家人對他一直都很擔心。趙承熙的舅舅也有類似的描述。趙承熙就讀的中學同學回憶說,趙承熙幾乎不開口說話,即使別人有意跟他聊天,他也不搭理。

2005年11月和12月,兩名女生向警方投訴,說她們接到趙承熙的騷擾電話和電子郵件。接到第一件投訴後,趙承熙被呈報學校懲戒系統。接到第二件投訴後,警方以臨時拘留令,帶他去做精神評估,因為有位認識趙承熙的人表示,他可能有自殺傾向。

12月13日,趙承熙到Albans醫院檢查。根據法庭12月14日的紀錄,趙否認他有自殺傾向,也不承認思想混亂,檢查結果是「洞察和判斷力正常」。一名特別法官認 為趙對自身有危險,對別人卻不會,所以允許他不住院,只接受門診治療。

從那時到案發的這一年多來,趙承熙的教授曾為他充滿暴戾之氣的論文而不安。學生當中有人因為非常不喜歡趙承熙經常對著他們拍照,最后乾脆不來上課。直到4月16日大屠殺當天。

趙承熙的父母為了孩子們的發展,在趙8歲時移民美國,生活來源是他們在維州北部開的一家洗衣店。這次血案後的第五天,他的家人透過律師表達對趙承熙行為的歉意,他們充滿了「絕望、無助及迷惘」。

趙承熙一案再次引起了人們對移民缺少精神健康照顧問題的關注。在低收入的移民家庭,買合適的健康保險已經不容易,再加上語言上的障礙,文化習慣的差異,使得類似趙承熙的有精神病患的移民們不能得到適時的照顧治療,從而讓家人憂心,甚至危及社會。

2006年8月29日,29歲的阿富汗裔男子波帕(Omeed A. Popal) 開著SUV在佛利蒙(Fremont)撞死一名路人——54歲的威爾森(Stephen Jay Wilson)後,又在舊金山的12個地點撞傷了18人。經證實,他是精神病患者。波帕的父母是阿富汗人,以難民身份入籍美國。波帕在美國長大,他的家人知道他的精神不好,平時就看著他,不想他乘家人不注意,溜出家門釀成大禍。.

全美精神健康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美國拉丁裔、亞裔研究表明,拉丁裔和亞裔罹患精神病的人數很少,不過,美國健康與人文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報告稱,其實這個數字不小,但是,他們一般不像白人那樣尋求專業治療,甚至不會向家人朋友提及自己的精神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精神醫學盲點之我見
精神健康/調查報告:民眾不夠愛惜生命
男性生育也有生理時鐘
充足睡眠 健康活力的泉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