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亞洲勞動人口八年內將增兩億

標籤:

【大紀元8月13日報導】(中央社日內瓦十二日法新電)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將在明天公布的一項報告內容顯示,亞洲地區的經濟體從現在起到二零一五年,勞動人口將從目前的十八億再增加兩億,各國政府將面臨為這兩億新增勞動人口找尋工作的挑戰。

這份報告說,各國政府必須詳加計畫如何提升工作品質,並確保未來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利益能更均勻的分配。

國際勞工組織理事長索馬維亞表示:「一個最明顯的事實是,用過去的老方法做事已經行不通了,亞洲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成長與發展。」

「同時又伴隨著環境壓力、經濟不穩定、管理缺失和所得分配不均,都威脅這個區域的未來發展。」

國際勞工組織將於本月十三日到十五日在北京舉行的亞洲就業論壇中,提出「亞洲未來十年合宜工作展望:至二零一五年的持續經濟成長和工作機會」報告。

包括亞太地區二十多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公會代表和雇主都將與會。

報告中預估,服務業將成為新工作機會的主要來源,並在二零一五年前成為最大的單一僱用單位,提供就業市場上百分之四十點七的的工作機會。

報告同時預測工業類的工作機會,會從二零零六年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一,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九點四。

相反的,農業就業市場會從現有的百分之四十二點六,萎縮到百分之二十九點四。

至於城鄉間的就業薪資差距會更加擴大,部分勞動者屬於極貧的工作階級。

報告中指出,那些工作終日每日所得仍不超過兩塊美元的工作貧窮問題,是亞太地區必須面對的最大挑戰。

大約有超過十億,約百分之六十一點九的勞動人力,仍然在非正式的「黑市」裡工作,幾乎沒有任何社會保障。

雖然現在的情況比起十年前的百分之六十七點二要減緩一點,但報告中仍將它列為未來發展隱憂,並認為在二零一五年以前,都不會有太大的改善。

報告中同時提出幾項亞太地區在二零一五年以前,會影響勞動市場發展的挑戰,包括:

─勞動人力年齡太大。許多國家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勞動人口年齡超過六十五歲。

─移動人口增加,大約有好幾百萬的勞動生產力,會離開亞洲前往其他地區謀生。

─部分國家的薪資成長率無法配合勞動生產力的腳步。

─部分亞洲國家的工作時數和其他國家相比,有過長現象。

索馬維亞表示,面對這些挑戰,需要有更長遠的思考和細心的規畫。大家一起努力讓全球化和經濟成長更緊密結合在一起。

相關新聞
前南非大主教屠圖下午將訪政大與台灣師大
屠圖訪政大談種族紛爭 籲說出真相不重蹈覆轍
屠圖:和解是漫長過程  要承認錯誤學習寬恕
前南非大主教屠圖結束訪問今早離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