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官介紹改進外援政策的重點

標籤:

【大紀元3月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2008年2月29日華盛頓報導) 美國政府對外援助部門的高級官員說,推動受援國改善商業環境、健全法制、以及實行廉政將是美國改進外援政策的重點內容。這位官員還表示,美國政府計劃在未來大幅增加從事外援的外交人員。

*重點考慮受援國的經濟改革進程*

美國政府的對外援助機構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亨麗埃塔.福爾女士說,良好的商業環境是創業者、尤其是中小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受援國家的經濟改革進程是美國對外援助的重點考慮因素。

她說:“我很自豪地說,美國是世界上支持經濟改革的最大援助國。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07年,除了中國和沙特阿拉伯這兩個國家外,美國對全球10個經濟改革的國家的三分之二的改革項目提供了直接援助。我們會繼續這樣做。”

*強調公民的法律保護和廉政*

福爾女士說,美國國際開發署將於近期正式公佈一項有助於確立美國外援政策重心的“經濟增長外援計劃”。這項計劃除了關注受援國的商業環境外,還將強調公民的法律保護和廉政。

她說:“我們把反腐敗列入發展計劃。全面的努力至關重要。這些努力不僅要針對腐敗的表面現象,更要觸及根源。比如,不被問責的政治領導人、軟弱的權力制衡和信息缺乏等問題。”

*裡坦:許多援助款項落入寡頭私囊*

不過,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經濟研究員羅伯特.裡坦認為,美國政府每年提供的上百億美元的援助最後並沒有完全到達應接受援助對象的手裡。裡坦是《好資本主義、壞資本主義》一書的作者。

他說:“在寡頭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下,所有的錢和權力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在錢、權如此集中的情況下,執政者也就沒有必要關心整個社會的經濟是否在增長。很遺憾的是,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很多錢進入了這些寡頭的腰包。我們都知道,這些錢現在就存在瑞士的銀行裡。”

裡坦認為,在通過外援改良一個社會的過程中,非政府組織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

從二戰後的歐洲復興計劃開始,對外經濟援助始終是美國外交的重心之一。賴斯國務卿上任後,更加強調通過外援推進民主,並在兩年前對美國外援機構做出調整,任命國際開發署署長同時兼任與國務次卿同級的美國海外援助主任。2006年初,賴斯在喬治城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正式提出了轉型外交的概念。加強外援和催生民主改革是這一理念的重要部份。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統計,美國政府在2006年總共提供了大約235億美元的對外經濟援助。援助額度居世界首位。接受美國援助的主要國家包括伊拉克、以色列、阿富汗、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等國。

*政府計劃增加外援人員*

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福爾女士說,由於工作量的增加,美國政府計劃在近期內擴大從事外援的工作人員編製。她說,這個方針在布什政府年初提交的2009年預算案中得到體現。

福爾說:“布什總統的預算方案建議大幅增加外交人員隊伍。我們呼籲國會通過預算案。這樣美國國際開發署可以在未來三年裡每年增加三百名外交人員。”

此外,新預算還提議把美國國際開發署的經費增加10%。福爾說,外援預算的增加不僅會使世界上發展中地區更多的人獲益,同時也符合美國自身的長期戰略利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州一頭野熊2小時內闖入5棟民宅
5月美國消費者看到哪些商品價格下降
【新聞五人行】G7批中俄 美歐對中共祭出大招
【菁英論壇】北京權爭投影儀 貴州官場大塌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