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城語】透視中國外匯儲備

連城

標籤:

【大紀元7月30日訊】在中國宏觀經濟的課題中,1.8萬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恐怕是最受人矚目的。中國外匯存底在2006年超出日本,排名世界第一。充足的外匯儲備,有利于增強對外支付和清償能力,防范國際收支風險。只是在中國這個案例中,外匯儲備雖然龐大,但是大部份卻不是中國的。

中國企業向海外出口商品,買家以美金支付。但由於賺來的美元在國内不流通,企業必須將其兌換成人民幣才能使用。由於人民幣沒有自由兌換的市場,所以企業須向國家銀行賣出手中的美元,買入人民幣。央行購入的這筆美元,就進入了國家的外匯儲備糧倉。隨著内地出口急劇增加、貿易順差不斷膨脹以及外來投資大幅上升,美元供應量急速膨脹。央行通過持續發行人民幣(或票據)來收購不斷湧入的美元,外匯儲備也就不斷攀升。

駐内地的海外經濟學家分析指出,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中,超過三成是2003年後才產生的,其中六成以上來源於資本流入而非貿易順差,嚴格地講這些不屬於中國。另外,最近兩年來,全球經濟存在許多不明朗因素,中國的出口業明顯受到拖累,而外匯儲備卻反而激增,僅今年首6個月,外匯儲備就增加2800多億美元。不難判斷,大量的投機性資產(俗稱「熱錢」)掩藏在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外衣下流入。熱錢以投機為目的,資金進退極快。經濟過熱時,遊資湧入股票、房地產市場,將資產價格擡高至非理性水平。一旦投機者的心態出現變化,或當地的經濟出現硬著陸的跡象,投機資本就會大量撤出,並帶動本地資金流出,加重危機。雖然沒有人可以講得清潛伏在中國的熱錢的真正規模,但一般認爲不下於5000億美元,嚴重威脅中國金融的穩定。

持有大量外匯存底不利中國經濟。在購入美元同時,中國央行須發行人民幣支付,導致本地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削弱了人民幣在國内的購買力,給國内經濟帶來嚴重通脹壓力。爲避免過度刺激通脹,央行常常會以短期票據代替或回籠貨幣,發給上交外匯的銀行。於是,風險與衝銷成本也隨著這些票據,流入了中國的金融體系。

龐大的外匯儲備本身還存在機會成本問題。這些儲備資產可以用來進口,增加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是放棄了這種利益。其次,國際匯率波動可能導致資產損耗。美元不斷貶值另中國外匯儲備也遭受巨大損失,導致民間的批評。

内地當局已經開始積極防堵熱錢湧入的各種渠道,只是國内許多企業做慣假賬,虛假貿易及直接投資相信在中短期難以有實質性改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美次貸危機波及中國海外股市政策
日本3月外匯儲備創新高
君學:仰天九問
香港外匯儲備全球排行第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