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盲目投資 中國面臨產能過剩危機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2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俞建新編譯報導)近日,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泰勒.科文(Tyler Cowen)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就中國目前的經濟問題進行了論述。科文認為,中國經濟的盲目發展和生產能力過剩,將是導致中美經濟出現災難的罪魁禍首。

科文在文章中說,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中國之行反映出全球經濟核心的一種互利關係:中國利用美國人的消費能力擴展其私營行業,而美國利用中國的借貸能力發展其公共部門。但他表示,這種關係可能會以一種危險的方式中斷,如果是這樣的話,最有可能的罪魁禍首將是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

科文說,在過去30年中,數億中國農民從農村進入城市,這是歷史上最大、最快速的移民之一。為了應付這種情況,中國政府以不合乎自然規律的低比價將人民幣綁縛在美元上,來資助其出口產業,這確實支撐起了收入相對高的出口就業;其它的出口補貼還包括直接信用分配及對沿海企業的特惠優待。

科文說,你會發現在基礎經濟教科書中,這些都不是受到推薦的政策。但是,眼下的成功卻讓人難以爭辯,最重要的事,這已經給更多的中國人在中國社會的未來有屬於自己的一份。

然而,這些補貼卻刺激了超額的產能,並產生了危險的政治動力,即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支持這些投資。

科文說,中國實質上一直在其經濟的每一個行業中建立工廠和擴充產能,但是並不清楚其最近一輪的投資是否能很快盈利。汽車、鋼鐵、半導體、水泥、鋁及房地產都顯示出產能太大的跡象,在上海,中心商業區似乎擁有很高的空房率,但建設還在繼續。

他說,中國的規劃者們現在考慮限制投資產品滯銷的行業。全球市場已不再強壯,而國內需求打一開始就先天不足。

但是,地方官員們擁有支持當地企業和生產統計數字的刺激計劃,即使這意味著支持一些不能支撐下去的項目或會計記帳方式。科文發現,對於一個個體公司而言,獲取更多資金來源的標準方法是提出一個增長計劃,由於幾乎沒有行業處於飽和,增長一直是非常普遍的,人人都可以保證在將來盈利。

總的來說,科文認為中國經濟缺乏透明度,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統計數字是基於已有記錄的生產活動,而不是實際的銷售結果。中國的財政與信用政策是為了就業和政治穩定,因此當局避開談論哪些項目問題嚴重或應該下馬的問題。

科文認為,把所有這些情況擺在一起,真的是有出現麻煩的可能性。他說,歷史表明,沒有一個大的經濟體在成長成熟的路上不伴有泡沫、危機、甚至可能是國內衝突或國內戰爭,難道中國就能逃脫這一歷史規律?

超額產能和不正當投資的觀念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商業循環理論中很普遍,那時正在成長中的西方經濟頻頻出現這種崩潰,許多著作家,從廣受尊敬的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到奧地利的經濟學家海克(Friedrich A. von Hayek),都對不盈利的資本投資的過度膨脹及不可避免的經濟崩潰所帶來的痛苦提出過警告,這些著作家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成為理解今天中國現狀的指路人。

科文指出,如果並當中國經濟奇蹟出現大的跌落時,後果將會是什麼樣?大量中國風險公司將無利可圖,裁員與動盪將極可能上升,中國政府還可能進一步鎮壓異見人士,中國公眾可能想知道其未來是否最終取決於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外國投資者們將變得更為緊張。

沿用經濟術語,由於過分擴張的公司彼此競爭以證明其資本投資的正當性並補償其損失,中國的出口價格將可能下跌,美國企業將發現很難與中國公司競爭,在兩個國家都會出現通貨緊縮的壓力,即使中國人以低價格銷售更多的產品,他們總體上賺的錢可能會更少,因此他們能借給美國政府的錢也更少。

不管怎樣,中國可能是用更多的儲備金來解決國內問題或安撫國內的利益團體,美國將面臨更高的借貸成本,其財政情況會迅速惡化。這不是一個預言,而是一個極其可能的緊急情況,我們應該有所準備。金融危機的歷史表明,轉折點可以在沒有多少預兆的情況下快速到來。不久,中國經濟的弱點將是一個比中國經濟實力更大的大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u

相關新聞
報告﹕中國刺激經濟導致產能過剩
李兆祥﹕中國城多數房屋須防震加固
台籲大陸當局 協助解決台商智財權
京滬深樓盤空置超50%  專家憂房地產泡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