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 全球化使人類更易遭受災難傷害

人氣 13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新加坡27日路透電)在全世界努力對付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以及可能出現的流感大流行的同時,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現代全球經濟的複雜性,使我們較以往更易受到災難傷害。

這項金融危機始於美國一小部份抵押市場,但是幾個月內便演變成影響地球幾乎每一個人的全球性危機。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09年全球風險報告中說:「這些事件發展的速度是空前的,它顯示緊密相連的全球化對世界和其體系的影響。」

疾病也蔓延的較以往迅速。現代空中交通意味任何傳染病疫情可能在幾天內擴散至全球。過去,這需要幾個月或幾年時間。

體系越複雜,越有效率,傳染病的擴散就越快、越廣泛。但是這項相互依存絕非總是負面影響,世界經濟的複雜性意味風險可能更容易分散,通常也更容易降低。

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所謂的「蝴蝶效應」,即在一個高度複雜的體系,甚至一個小事件也會以高度不可預測的結果擴大和傳播。混沌理論(Chaos theory)的先驅羅倫茲(Edward Lorenz)指出,蝴蝶在世界一個角落拍動翅膀,可能在遠方形成龍捲風。

法國數學家和碎型幾何(Fractal Geometry)理論之父曼德布洛特(Benoit Mandelbrot)將這項理論應用到市場,以顯示「不尋常可變性」(WildVariability )是這個系統的本質。

網絡理論的一個主要發現是,複雜而相互聯繫的體系會在幾個節(node)上自我組織,如果一個節點遭到衝擊,整個骨牌就會倒塌。

這就是次級房貸危機對全球主要投資銀行造成的傷害,具有這麼大毀滅性衝擊的原因之一。

儘管全球供應鍊專業化帶來重大的效率優勢,卻也帶來了脆弱性。供應鍊的一個主要節點遭到破壞,可能對整個體系造成戲劇性且不可預測的混亂。

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1999年發生大地震後,全球半導體價格幾乎倍增;而美國卡崔娜(Katrina)颶風也對全球市場造成巨大衝擊。

安全分析家也擔心,如果恐怖份子攻擊全球供應鏈的關鍵點,譬如主要港口,甚至單一恐怖攻擊也可能造成重大衝擊。(譯者:陳政一)

相關新聞
G20峰會召開在即  倫敦上萬人遊行抗議
G20峰會前  英德法意數萬群眾示威
胡少江:世界經濟危機將成爲「中國奇跡」的終結者嗎?(3)
預期歐洲降息 歐股偏震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