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高考人數驟減40萬 84萬應屆生棄考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吳偉林綜合報導)中國今年高考將於6月7日、8日舉行,據教育部統計,今年中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約1020萬,比上年減少約40萬人。今年全國多半省份報考人數出現減少,不少地方是多年來的首降,其中山東報名學生比去年減少約8萬人,為全國之最。

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年應屆高中畢業生人數834萬,實際報名考生為750萬名,也就是說有84萬應屆生選擇放棄高考。

專家指出,出現高考人數減少以及學生棄考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令部份學生不得不放棄競爭激烈的大學入學考試,而另謀出路。不過,官方否認了上述的說法。

多數省份高考報名人數減少

在高考即將開始之際,各地相繼公佈了今年的高考報名統計數據。數據顯示,全國多數省份高考人數呈減少態勢,其中不少地方是高考人數多年來首降: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表示,今年山東報名參加高考的考生人數為70萬餘人,比2008年減少了約8萬人,減少幅度超過10%。

河南省教育部門稱,該省今年高考考生總數預計為96萬人,比去年減少2.9萬人,出現連年考生人數高漲後的首次下降。其中,洛陽市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今年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首次下降。

湖南今年的報考人數首次出現回落,相較去年下降了2.6萬人,去年為53萬多。

上海市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約為8.3萬人,比去年減少了2萬人左右。

河北省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約55.9萬人,比去年減少了1.63萬人。這是1995年以來該省高考報名人數首次下降。

……

除了廣東等個別高考人數稍有增長或與去年基本持平的省份之外,全國有超過一半的省份出現了高考人數減少的狀況。

分析人士認為,各地高考人數普降有許多深層的原因,如當下大學生就業不易讓不少學生轉變觀念,中職分流部分學生;「九0後」高考生出生在中國第三個生育高峰(1985年~1990年)後,絶對人數減少;「課改」使得一些非應屆考生放棄復讀等。

北京理工大學一名招生工作人員表示,「最重要的一點,自去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大學生的就業神話破滅,高中畢業生通過上大學找個好工作的想法受到動搖,部分學生就轉變觀念,甚至不參加高考。」

考生自我放逐背後的無奈

對于今年高考人數驟減40萬,84萬應屆生放棄高考的現象,分析認為最主要原因是就業難,大學畢業后擔心找不到工作。

然而,中國教育部學生司副司長姜鋼卻認為,今年出現高考人數減少,其主因并非就業問題,而是與適齡人口減少有關。

姜鋼的這一說法,立即招致了眾多的批評,被指有意回避實質問題。新浪網「熱點時評」認為,「面對高考人數減少,我們最起碼要弄清楚是哪個階層的人數在減少?在教育部的回答中,我們無法找到答案,或者說是有意迴避了問題的實質。」

評論說:「棄考的出現固然可以說是多元化的社會有了多元化的選擇所致,大學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也的確未必是件壞事,但是,大學性價比的下降恐怕同樣難辭其咎。此外,84萬考生棄考,更是給大學的肆意擴張與跑馬圈地敲響了警鐘。」

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2009年2月10日發布的消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近年來已成為中國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去年年末以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無疑又給國內的大學生就業市場雪上加霜。」
  
消息說:「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的數據顯示,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預計為610萬,而2007年和2008年畢業的495萬和560萬大學生分別還有100萬人和150萬人沒有找到工作。」

上海社科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指出,高等教育過度擴招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雖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增長,但如果短期內擴招的學生數量超過市場吸納量,就業難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評論指出,考生數量的回落固然無需被無端放大,更不必被過度闡釋,不過,這至少是對「高校需求無限,大學擴張有理」的一個明確的信號,但願能夠戳穿一些謊言,捅破一些泡沫。

新讀書無用論
  
重慶開縣區縣一招生負責人稱,高三學生最後放棄高考的原因很復雜,這些考生多是農村考生,其中嚴峻的就業形勢,使讀書「無用論」思想在農村蔓延,上完大學找不到好工作,還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掙錢。
  
讀株洲冶金學院的李晉,4年大學讀下來,家裡欠下了3萬多元的債務,以為大學畢業找到好工作,不出幾年,欠下的錢就能夠還清。李晉說﹕「為了還清家裡的債,我一出學校門就四處找工作。」他去了廣州、深圳,托關系、找老鄉,就是沒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如今,輾轉在珠三角繼續邊打些短工邊找工作的李晉,時不時還得靠父親寄生活費。
  
鄉親們表示:「李家大兒子沒讀什麼書都可以賺1700多元,李晉大學畢業還要家裡出錢養,讀了書還比不上沒讀書的,讀書作用不大啊……」
  
湖南城市學院畢業生曹學武學的是物業管理專業,他一走出校門就南下廣州,好不容易謀了一份推銷員的工作,結果都養不活自己。他說:我以前是村子裡小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如今的榜樣是我那個初中畢業就去打工了的弟弟,雖然他掙錢不多,但至少可以養活自己。
  
李晉說﹕「我覺得自己在大學裡也沒學到什麼真東西!大學教的是一套,社會需要的又是一套,這個矛盾不解決,大學生找工作以後更難。」在李晉家所在的村,去年4個大學畢業生就有3個找不到工作,村民看不到讀書的希望,讓更多貧困家庭失去了對「知識改變命運」這一信念的堅持,「上大學最後還不是找不到工作?不如直接去打工呢」。
  
重慶豐樂中學高三(4)班學生楊家富在交高考報名費那天,沒去學校,「考也不一定考得上,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不是還有北大學生去賣豬肉的嗎?我就想學一門技術。學技術為啥非要到大學裡去學?」
  
福建省高中應屆畢業生陳偉決定不參加高考,而去報考外省的一所職業中專,他解釋,「上大學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還是學門技術更重要。」

相關新聞
浙江「權勢家庭」高考生加分現象引質疑
何三坡:高考狀元是弱智群體
網上兜售高考試卷 考前考後付款皆可
過渡政府:如何防中國像前蘇聯那樣解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