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考慮縮減招生 轉型為研究機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伊文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悉尼大學為了競爭成為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正在考慮大幅縮減招收學生的人數。

據悉尼晨鋒報消息,悉尼大學副校長斯班瑟(Michael Spence)透露,目前需要對學校重新定位,如果從學術地位方面考慮,那就要問一問每年招收4.8萬多名全日制和半日制的學生能不能讓學校持續發展。

悉尼大學希望成為高產出的研究機構,這將吸引全球頂尖的研究人員。 這也可以找到新辦法,挖掘出有前途的學生,而不考慮他們的背景和國籍。

斯班瑟博士介紹說,在審核院系結構、課程、管理和招生時,所有的方式都會被考慮。但是,學生人數可能會被減掉10%以上。頂尖的國際研究機構,比如哈佛、劍橋、耶魯和牛津的全日制學生的人數在1萬至2萬之間。

在道金斯(Dawkins)的大學改革和海外學生市場蓬勃發展的影響下,悉尼大學在過去的20年間發展迅速。入學人數比1999年增長了30%。

斯班瑟博士說,「澳洲需要一所研究機構,擁有傑出的思想家,他將是文化領域的英雄。長久以來,我們的大學都在試圖為所有的人提供全方位的課程。我們一直缺乏特有的深具凝聚力的目標。現在,是該回歸我們的傳統使命的時候了。我們要有所控制。」

一項有關大學可行性方案的綠皮書會在11月初頒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著名音樂家羅傑‧諾斯認為,「音樂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純淨之和聲愉悅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動或激發人的熱情」,除此之外,音樂更能陶冶靈魂,啟迪心智,愛因斯坦就不無感慨地說過:「沒有早期音樂教育,幹什麼事我都會一事無成。」
  • 兒童早期教育事關孩子一生的發展,而提高教育者素質,重視教學兩方面方式方法的改善是提升目前整體教學水平的關鍵,這是澳大利亞教育專家泰勒(Collette Tayler)教授在上月召開的澳洲兒童早期教育現狀及政策改革系列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
  • 兒童學前教育/早期教育(通常指0-6歲之間)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及心智體能的開發,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祖輩撫育(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幫助父母帶大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為它不僅能使孩子身體健康,聰明可愛,更能讓孩子的品格、性情、社會交往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完整的發展。
  • 澳洲副總理吉拉德在對美國聽眾的演講中表示,澳洲教育有嚴重的公平性問題,過多的貧困學生集中在一小群成績不佳的學校。
  •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表明,與孩子的同伴相比,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學業的影響最大,而對孩子社會及情感方面的影響,則同伴的影響要高於孩子父母。
  •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澳洲女大學生的數量很可能繼續壓倒男生。
  • 孩子們在寫作上表現的差異往往比較大,如果家長老師能從孩子開始讀寫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的話,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就會發現寫作其實並不難,而是一件蠻有樂趣的事。
  • 澳洲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孩子在3歲前所受的教育將直接影響其入學後的學習和社會表現,那些1-3歲時就在算術和識字方面學得好,聽話守秩序的孩子,他們入學後的表現往往會較好,而如果小時在托幼園或家裏有行為問題的孩子,其上學後往往仍會存在同樣問題;研究還發現,如果幼童(特別是3歲以下的)每週呆在托幼園的時間過長,可能會對其社會交往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 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的組織領導能力愈顯重要,無論是兩軍對壘的戰場,還是瞬息萬變的商場,抑或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凡是有眾人參與的活動,往往都離不開領導者的協調管理,方可達到目地,而實踐證明,一個人的領導能力除了先天因素外,更要靠後天的培養和磨練,下面是兩位中學教師在這方面的心得體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