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日本、朝鮮半島及東南亞的端午節
端午節當日在香港是公共假期。每年端午節,港人都會舉行龍舟競渡、使用龍舟進行祭祀儀式、游龍舟水以及吃粽子等,而於每次的龍舟賽前均會舉行「放紙龍」等儀式。不少港人利用龍舟祭祀還神。 日本 日本的端午節固定於每年陽曆的5月5日,在日語中「菖蒲...
端午節菖蒲湯沐浴 從中國古代傳日韓
古來神傳文化世世代代的增益使得端午節俗非常豐富。在中華文化中端午節是三大傳統民俗節日之一,不僅在華人圈,包含韓國、日本等等早年受到中華文化浸潤之國都有端午節慶的習俗。中國古傳「菖蒲湯」驅瘟辟邪成了東亞文化圈的特色。
每年一到黃曆的五月午日,即端午節,這一天的正午十二時,汲取的水就是「午時水」。關於「午時水」,古來就有神奇的傳說。傳說中的午時水又以井水最佳。「午時水」是至陽之水,能鋒利鐵刀鐵具、禳解陰毒之氣。台灣「劍井」是午時水傳說的代表,一尺許的井深,湧泉三百多年汨汨不斷。
千歲牡丹在中國的傳奇 從唐說到今
千歲牡丹花王之王在哪裡能見?中國湖南松柏村百千歲的牡丹花王被老牛吃掉了?牡丹花好像是大唐花國中異軍突起的花王,唐人讚頌花王國色、天香,開元以後,京邑間傳唱牡丹花詩,公卿多吟賞,宮廷中侍女以頭戴牡丹為美。隨著大唐文化流傳到日本,今天日本文化中也很珍愛牡丹。回頭看,千歲牡丹在中國,老牛不識王花主,奇中一嘆!
【浮生漫記】憶清明
一個暮春的三月,孔子使弟子言志,大家高談治國之理,唯有曾點,栩栩然說道:「此暮春之時,春服既成,與冠者、童子們,一起浴於沂水,風乎舞雩,歌詠而歸。」曾點的這番話,也真如彼時之節氣——氣清而景明,難怪夫子要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清明上河盛世去 古人怎麼過清明節?
清明節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節日,「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明祭祖自周朝開始,到唐朝成為官方節日,宋朝極盛,元朝多從本俗,明朝把清明列為「時享」,歷經清朝、民國,一直到今日,一直保留著清明祭掃,懷遠追祖的傳統。
清明節話茶 天地造蘊黃金芽
  天地清明作物華 從冬入春,料峭春寒猶徘徊,入了清明節,天清地明潔淨清朗,陽氣日盛。天地間一年的流轉,經過冬寒的澄淨化朽,經過初春的沈靜蘊蓄,清明節氣就處在天地陰陽之氣陽轉盛、陰轉衰的轉捩點上。歲序入清明,萬物呈現...
中國人的年,從臘八就進門了,直到「二月二」才邁出「年」的門檻。「二月二」一般緊跟在驚蟄之後,從這天開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農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沉靜:天官賜福 金猴獻桃
元宵節又叫燈節,也是道教稱為天官賜福的上元節,敬神驅魔,祈求光明,保平安吉祥。猴年燈會自然以左執金箍棒、右托仙蟠桃、腳蹬觔斗雲、身穿金鎧甲的齊天大聖為主角,天下第一猴——孫悟空就是猴年的象徵。孫悟空一路除妖降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護送唐僧西天取經並修成佛的故事,不僅婦孺皆知、耳熟能詳,而且雅俗共賞、深入骨髓。孫悟空是超級國民英雄,是機智勇敢、樂觀向上、富有正義感、神通廣大的化身。
誰家見月能閑坐 何處聞燈不看來
鬧——一個字道出了元宵節的浪漫和詩情。今天,這個普通又特別的日子,從東方到西方,年節最後的高潮正次第展開。當美國天色既白的時候,中國的元宵節大戲剛帷幕初啟,而新西蘭的元宵燈籠節早已歡聲入酣,中華民族的元宵節,遍鬧在整個世界。
「逛燈會,猜燈謎,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佳節閤家歡,大年小年全過了。」今天是元宵佳節,過了今天,一年一度的新年節慶活動就結束了。據史料記載,元宵節始於東漢,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留下了不少傳說和習俗。
【浮生漫記】憶上元
元老寫《東京夢華錄》,追憶舊日繁華,箇中滋味如我今日之懷鄉。我之故鄉乃五千年中國,而非今日之中共國。故而吾所追憶者,又非東京夢華可比,乃如卿雲之爛,五色燦然,譬如此上元之夕,曩時花光燈影猶在目前,亦真亦幻……
【文史】情人節去 元宵節又來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情人節是個美好的日子,西式情人節的浪漫剛剛淡去,中式情人節已翩翩而來。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可知辛棄疾描述的就是這個美好的日子——元宵節。
從初一到初五,是人們走親訪友互拜新年的日子。作為華人,承傳了幾千年的拜年習俗禮儀和吉祥話,我們還知道多少?又遵從多少?猴年新年之際,讓我們一起分享這些傳統文化,也許有些您就用的上。
沉靜:年味 家鄉味
年味就是家鄉味,走到哪裏,我都忘不了東北家鄉菜,做來做去都是在尋找兒時記憶,懷念的還是媽媽的味道。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當紅梅含苞,綠柳吐絮,年來了。
猴年到品年味 跟著習俗過大年
「除夕夜,闔家團,歡歡喜喜過新年;盼風調,盼雨順,平平安安度猴年。」今天是臘月二十九,除夕。世界各地的華人們都回到自己溫暖的家中,與親人一起熬夜守歲,迎接猴年的到來。那麼,你知道中國新年的來歷嗎?那些過年的習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多少?
立春在即新年伊始 大地解凍東風送暖
2月4日是中國的最重要的節氣「立春」,標誌著新的一年開始。2日,羅馬教皇方濟各向中國人民恭祝新年快樂!他在接受《亞洲時報》(Asian Times)採訪時盛讚中國擁有「偉大智慧歷史」,她「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更是一部有著無窮智慧的偉大文化」。
臺過中秋節為月老祝壽 親友團圓飄烤肉香
臺灣9月26日至28日放3天連續假,其中27日是中秋節,28日是教師節。中華民國內政部選在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的日子,於臺北霞海城隍廟共同為月老星君祝壽,一起為民眾祈福,希望促成更多美好姻緣,夫妻亦能早早生女得子。中秋夜不巧適逢強颱杜鵑將來襲,沒有明月可賞,民眾多和親友們烤肉,以及吃月餅、柚子慶賀節日。
中秋節是中華傳統的重要習俗之一。周朝《大戴禮記.保傅》已經有「三代之禮,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記載,可見中國古來就有逢秋暮舉行拜月祭神的敬天儀典....
中秋節闔家團圓吃月餅 祭月拜月又賞月
每年黃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十五夜,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潔白如玉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
中秋節吃月餅是中華文化的傳統風俗。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史書記載最早出現在唐朝,根據《洛中見聞》,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御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
白露季節 秋燥少食「苦」多吃梨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今年9月8日6:59進入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為夜晚水氣凝結在上面。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之後,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
黃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 ,至今已有2千多年歷史。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雙七」「巧夕」「女節」「穿針節」等,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夏至陽氣至極 帝王祭地祈求風調雨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四個節氣之一。夏至之日陽氣至極,陰氣始生。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所以古時候又把這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動到最北的一日。夏至不僅是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古時候人們稱夏至為「夏節」、「夏至節」。這天是帝王祭地的日子,為了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以祈求消災年豐。
端午節吃粽子懸艾葉鬥百草習俗 各有內涵
每年的黃曆5月初五是華人的端午節,是華人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五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也有說是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的內容。端午節在各地有各種傳統別稱,包括「端陽節」、「重五」、「龍舟節」、「龍船節」、「雙五節」、「肉粽節」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過節的習俗還是大同小異。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華人的隆重節日。
春夏之交雨生百穀 穀雨時節喝穀雨茶賞穀雨花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20日或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度為穀雨。今年的穀雨是在4月20日17:41。《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生長。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清明本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逐漸變成祭祖和掃墓的重要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清明節有對祖先的悼念和感恩,也有對嚴冬過去,春天來臨、迎接新生的喜悅,清明節將死亡與再生、歡樂與傷情融為一體。
2015年流年運程分析
2015年流年乙未,天干為乙木,地支為未土,五行上是一個木土之年,生肖屬羊,又叫羊年。從六十甲子納音上來看,乙未屬沙中金。
「一年不趕,趕年三十晚」年夜飯牽著兒女心
中國新年是中國曆法中年頭歲尾的節日,俗稱「過年」。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傳統意義上的過年,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上元節結束,部份地方也會把整個正月納入過年的範圍。「一年不趕,趕年三十晚」整個過年最重要的要屬年夜飯。在這一天,無論漂泊到哪裏的遊子都要趕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