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除夕守長歲 接神祭祖拜大年
除夕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團圓飯,也叫年夜飯,這是一年中最豐富的一餐飯。中國人平時非常節儉,但年夜飯每年都是最豐盛的,為什麽呢?根本原因是要敬神。
圍爐團聚除夕夜  除舊布新好過年
除夕,漢族傳統節日。黃曆十二月末日之夜,舊歲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換新歲了,故俗以為「除夕」。
在綿延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長河中,吉祥文化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吉祥對於中國人而言,就像水之於魚,天空之於鳥,空氣之於人。《說文》中說:「吉,善也」;「祥,福也」。古往今來,人們都追求吉祥。趨吉避害,人皆有此心。而吉祥符號、吉祥物、吉祥圖案就是人類創造出來的藉以傳達心聲的道具。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更是不能少了吉祥物。下面介紹中國傳統年畫中的吉祥物。
臘月二十三送灶迎大年 盼灶君「上天言好事」
黃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為祭灶節,就是祭祀灶君的節日,也被稱為小年。古時這天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王爺上天,希望灶君「上天言好事」,來年獲福避凶。而中國大部份地區也把這天稱作小年,是辭舊迎新的時期。小年期間漢族主要的民俗活動有祭灶,掃塵,貼春聯等。
立春之際迎春神拜太歲 寒盡春來萬物復甦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稱「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古人認為這是一年的開始。歷代帝王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幾千年來民間各地也形成了固定的風俗習慣。2015年立春時間為2月4日 1:58:27。
漫談「臘八」
一進入臘月就意味著年終歲末的來臨,而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是人們祭祀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日子,也是中國人的感恩節,它標誌著新年的序幕正式拉開。
「冬至進補 春天打虎」 看看各地都在吃什麼?
冬至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是一個特殊的節氣,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冬至是自然界陰陽更替的特殊日子,「至」者,極也,冬至這一天,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俗語說:「冬至進補,春天打虎」,中醫講究保護初生的陽氣,認為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時期。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7時3分。
銀波千頃照神州(下)
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中秋月如圓盤,象徵團團圓圓。人們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銀波千頃照神州(上)
中秋詩是明月的詩,人們把思念、祝福寄託於明月,詩中所蘊涵的意境反映出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
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六)詩意中秋
中秋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所以從古到今有許多美好的詩篇。以下欣賞幾句中秋詩,希望大家在這美好的日子裏,增加一些詩意。今天不缺物質,所以在物質上減少一些,在精神上可以增加一些。
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五)月餅傳說
中秋節也叫「月餅節」,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都有對應的食品。因為我們要吃月餅,當我講這些文化內涵、傳統精神都流失時,畢竟還可以吃月餅,只要吃月餅,就可以把祖先的美好給找回來。
中秋自由節--幸福
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三)感恩的節日
中秋節是一個感恩的節日,古人感恩月亮帶給自己光明,所以有秋天祭月、拜月的習俗。
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二)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之夜,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有個西河人叫吳剛,非常慕道,想成為神仙。吳剛到山中拜師求成仙之道,師父讓他安心打柴,打了一個月柴,他覺得沒意思,說不想打柴了。
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一)團圓的節日
家好,首先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每年黃曆七月七日夜晚,傳說天上的牛郎織女在這晚相會。牛郎織女浪漫的愛情故事,後來逐漸發展為中國情人節,又稱為七夕節或乞巧節、女兒節。
明時節氣溫回暖、草木吐綠,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 古云:「清明前後,種瓜種豆。」農諺:「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銀波千頃照神州,此夕人間別是秋」,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中秋來臨,皓月當空,萬里共皎潔,此時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言談中的話題。
(shown)今天8月13日,就是傳統的七夕佳節。在古代,七夕節並非現代人所謂的「情人節」,但它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之一,因為這天又是女兒節、乞巧節、魁星節、曬書節等很多稱謂。那麼古人到了這一天,會做些什麼呢?
五月五日迎端午 傳統習俗慶佳節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唐宋瑰麗端午詩詞,品味五彩繽紛的端午民俗。
金針花 中國人的母親花
遠在康乃馨被公認為「母親花」之前,中國人早就有屬於自己的「母親花」了,那就是大家常吃,而古時候叫做萱草、諼(音義均同萱)草和忘憂草的...
小龍年招財開運喜連年
蛇年(癸巳)來到,新的一年的運勢如何相信是大家十分關心的話題。 在新年特輯中我們請到有40年經驗的命理風水大師——趙連波, 為讀者解析2013年的總體運程,希望提供讀者初步預測,期能趨吉避凶。
我國傳統中秋文化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給人以豐富的心靈感受。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師徒如父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歷來是敬師的名言,把老師的恩德...
明月高爽明淨,夜空遼闊澄澈,詠月詩所蘊涵的意境和所顯現的人與自然的交流。
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春秋末衛國人,十七歲拜孔子為師,謙遜好學,深得儒學真諦和精髓,他不但是孔子學說的實踐者和傳播者,而且還是其堅定的捍衛者。他通達明理,善言辭,長於外交,曾任魯、衛兩國之相。孔子很欣賞子貢,把他比作宗廟裏尊貴的「瑚璉之器」。
寒食清明節與端午節是中國兩大紀念性節日,神州大地上,北有介子推,南有屈原。綿山因介子推而萬世清秀,汨羅江因屈原而蜚聲至今。中華人物的偉大情操,與壯麗山河交相輝映,共同締造了中華燦爛的文明。
正月十五鬧元宵
黃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又稱為小正月或燈節,同時也標誌著過大年的結束...
元宵節探源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大年破五
黃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也稱「忌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