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清明清明,天地清明。到此時,清潔明淨的春季風光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
每年清明節的前一天便是寒食節,所謂「寒食」就是吃凍食,不動煙火。
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是與天像有關.................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的大節,也叫「上元節」、「燈節」、「燈夕」......
神傳年文化:元宵節(下)
「放天燈」,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後,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信號。
神傳年文化:元宵節(上)
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是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元夜、元夕、燈節等,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悠久,文化意蘊濃厚,歷代文人雅士詩詠數不勝數。
中國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口日」、「人七日」、「人勝節」、「人慶節」、「人生節」、「人氣」 「七元」或「七元日」、「七元節」。此節是中國古代比較重大的節日,但是今天在中國已經消亡,在日本還在流行。
守歲,就是在黃曆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稱「熬年」。
漫談過年:陝北的新年
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裏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裏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在中國的北方,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這也俗稱「捏元寶」。半夜十二點鐘之前要把餃子包好,待到十二點鐘,新年的鐘聲一敲響,室內煮好餃子,室外開始放鞭炮,恭迎神佛祈求新年交好運。此時,每個人又長了一歲,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將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崇,因為歲與崇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新的一歲。
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這叫「踩歲」..................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年,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中國曆法是我國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它用嚴格的朔望週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中國曆法在農村普遍使用,根據中國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
門聯同樣也是從桃符發展而來的,人們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的「桃符」。
爆竹,民間又稱之為「爆仗」、「花鞭」或「響鞭」等.....................
黃曆新年時,中國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灶神,也稱灶君、灶爺、灶王爺,灶王菩薩、灶公灶母、東廚司命、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等。
漫談過年:掛年畫
年畫是中國民間繪畫藝術中,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早在堯舜時期,年畫就已出現了。至今,中國城鄉每到黃曆新年還有張貼年畫、除舊迎新的傳統。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漫談過年:歡慶迎新年(下)
黃曆新年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
漫談過年:歡慶迎新年(上)
中國傳統文化中,過年時有一些風俗習慣,這些風俗是怎樣流傳夏來的?黃曆新年的歷史悠久,據傳起源於殷商時期…
常見古代曆法名詞釋義(下)
中華民族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1)序數紀月法。(2)地支紀月法。(3)時節紀月法。
現在的中國農村,人們還是喜歡根據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勞動。
常見古代曆法名詞釋義(上)
中華民族長期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它以朔望的週期來定月,用置閏的辦法使年平均長度接近太陽回歸年,因這種曆法安排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故稱黃曆,又叫中曆、夏曆,俗稱陰曆。
細說二十四節氣
古時候的農民們將所有的農事活動,都按照曆法節氣來安排行事,所謂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時.........
古代的天文學家利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把一年分為四個階段,然後再把每個階段分成三小段,一小段大約十五天,於是全年有二十四小段,便產生了二十四節氣。
現代版下元節祭典  教導敬畏自然
(shown)下元節以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合稱三界公,天、地、水之三界即代表對大自然的崇敬,亦即現代的愛護地球、防治空氣污染及水污染的環保觀。
(shown)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
宋朝在在重陽的食俗中還開始注重蒸花糕,號曰「食祿糕」,這是取「祿」、「鹿」同音的好口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