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为民 高洁有节

清言
font print 人气: 64
【字号】    
   标签: tags:

郑板桥,名叫郑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江苏兴化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

郑板桥曾担任山东范、潍县的县令十多年,为了不骚扰百姓,他任官期间从不大摆排场和官威,总是简装出行,有时甚至穿着布衣草鞋探访百姓,遇到需要帮助的贫苦之人,总是解囊相助。进士韩梦周原本贫困潦倒,深夜在茅屋苦读时,被郑板桥发现,郑板桥非常怜悯,用自己的俸禄资助他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高中进士。

对于孤儿,郑板桥更是倾力相助。县里孩子放学遇到下雨不能回家,他便派人去送饭送鞋。即使对于佣人,郑板桥也不另眼看待他们,为了怕佣人难堪,他把家中与佣人的卖身契都偷偷拿去烧掉,并且经常教育儿子和家人,不能苛责佣人。其忠厚善良,爱民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有一年潍县遇到灾荒,到了“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逃荒行〉),“杀畜食其肉,畜尽人亦亡”(〈思归行〉)的地步,郑板桥捐出自己的俸禄,并且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下属劝他不要擅自作主,以免被治罪,但郑板桥认为百姓的生死危在旦夕,上边要怪罪就由他一人承担。并刻了一方““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的图章以明志。

郑板桥因为为百姓力争赈济而被贪官污吏嫉恨,最终遭诬告而罢官。离任时,百姓们争相为他送行,他没有繁多的车马随从,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驮著书籍阮琴,一头仆人骑着。好一位“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亲民有德之官。

郑板桥回到扬州后,以卖画为生,专注于诗书画的艺术创作。郑板桥为人做官注重节操德行,他将自己推崇的节操和德行融会于艺术创作之中,尤喜画竹、兰、石。其中又以画竹最擅长,因为竹象征着高直有节;兰象征着不随波逐流、淡泊明志;石象征着坚强坚韧。

因为其书画中展现的不只是技术和功力,更蕴含着中国人自古至今所尊崇的美德和做人道理,因此其作品流芳后世,直到如今人们还对其钟爱有加。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诗的作者是北宋易学家邵雍,他字尧夫,谥号康节..............
  • 李白他的名号“青莲居士”,还是自称“谪仙”,都表示他的生命来源非同一般。他妈妈生他之时梦见太白金星..............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
  • 唐代手工业产业的空前繁荣,这与当时朝廷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官府设置“将作监”、“少府监”等政府机构,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进行管理。
  •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业大有进步,宋代陶瓷清丽高雅,色泽柔美自然,造型简练,挺拔秀丽。
  • 元朝陶瓷业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但出现了青花、釉里红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种。自明朝开始,景德镇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的瓷都。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