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别支“和样书”

中国传入日本最早的书迹〈千字文〉

容加
font print 人气: 116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书法传入日本以〈千字文〉的传说最古。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公元712年编纂)和《日本书记》(公元720年编纂)有透过朝鲜半岛之百济传入的相关记载。

日本历史《古事记》中卷〈应神〉天王段载有日本向百济国征贡贤人,得贤人和《论语》、〈千字文〉贡进的纪录,曰:“科赐百济国、若有贤人者贡上。故受命以贡上人名和弥吉师 (案:日本《古事记》注释“吉师”乃官名,和弥读音为wa ni,在《日本书记》中则音译为王仁)。即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贡进” 。

《日本书记》也有类似的记载,但未提到书籍的名称,在日本上古时代应神天王十六年二月条(日本上古史的记载有时间的误差,以目前的推定主有两种说法,一说约当公元285,一说约当公元382年) ,载曰:“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

透过百济博士将中国书法传播到日本,这是日本史上记录中国书法在日本最早的起源。然后由归化人担任汉字的读、写指导,同时〈千字文〉也可说成了日本人习字的范本。已故日本书道学者饭岛春敬提到“一般传说认为此时可说是习字的开始,日本书道史的第一步” 。

〈千字文〉在中国本来就是初学文字的用书,由此看来,百济博士将它带到日本送给日本王室作为教学之用言之合理。不过当时是否传入〈千字文〉?或是传入的是否为周兴嗣的〈千字文〉?从时间上推论有很多争议,从日本江户时代到目前有关〈千字文〉传入的研究结果存在相当分歧的看法,尚无定论。

日本上古史书《古事记》所记载的〈千字文〉和周兴嗣所著作的〈千字文〉有很大时间差。一般推定庆神天王十六年的时间为在公元285年或382年,而周兴嗣在公元494年,即南齐隆昌年间考取秀才,在公元502年南朝梁武帝即位之后受命作了〈千字文〉,从时间上看显然有一百多年的落差。

如以王仁带入日本的是传为钟繇(公元150-230年)撰写的〈千字文〉传本,这个说法虽然解决了时间差的问题,但是却不能解答钟繇〈千字文〉之真伪所衍生的问题。已故对汉学有深入研究的日本学者神田喜一 郎(曾任京都国立博物馆的馆长,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研究汉学、中国书法史的硕学,有先驱之誉。)认为钟繇〈千字文〉是后人伪造的,信度不足;并且指出《古事记》(公元712年编纂)和《日本书记》(公元720编纂)编成的年代晚于最早的史实时代很久,正确性也有疑虑,如记载应神一朝,详细推算则前后历时三百多年,明显有误,一言以蔽之,〈千字文〉传入的争议主要是上代的纪年有误所造成的。

他认为如果王仁到日本一事属实,时代要往下移几百年,应在钦明天王之世(公元540年~),可能要晚于周兴嗣作〈千字文〉之后。 另外大庭脩对古代〈千字文〉和《论语》等典籍传入日本的年代也持相同的观点,认为应神天王的年代绝对有问题。 大庭脩指出六世纪时百济透过海上交通和中国梁朝有交流,梁的文化,包含〈千字文〉传入百济再流入日本可能性极高。

就〈千字文〉之内容而言,传为钟繇本和周兴嗣本内容不同。传钟繇〈千字文〉以“二仪日月 云露严霜”起首,周兴嗣的〈千字文〉以“天下洪荒 宇宙玄黄”起首,以下的各句内容也不同,但是所用的一千个字一样。

小川环树的研究指出唐代敦煌写本的杂抄中可以见到〈千字文〉的书名,作者“钟繇撰、李暹注、周兴嗣次韵”;另外在宋代的《宣和书谱》第十五卷王羲之条目下收录有〈千字文〉,曰:“魏的太尉钟繇的千字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奉敕书”, 可能是“钟繇撰、李暹注、周兴嗣次韵”的字眼,让人误以为最早流入日本的是钟繇的〈千字文〉。

然而由目前所存的文献都无法得知当时王仁所进奉的〈千字文〉的内容。大部分的学者比较倾向支持周兴嗣的〈千字文〉传入了日本,只是正史的记年时间有过早之误。书道史学者也肯定中国的书法透过朝鲜半岛的间接,传入日本的史载。

附加注解

日本的研究者推论〈千字文〉应是钟繇的写本的诸如:植松安、大塚龙夫着《古事记全释》中卷(东京:不朽社书店,1934年(昭和9)9月5版)记载王仁进贡的《论语》是何晏的集解,〈千字文〉是魏的钟繇的写本(页408);书道史家藤原鹤来在其《和汉书道史》(东京:二玄社,1993年6月,新版31刷),也推论〈千字文〉应是钟繇的写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是各种书体交相大发展的时期。这时隶书已走东汉末年程式化的末路,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阶段发展成今草,行书在隶楷递变过程中从产生到发展成熟,这期间涌现出了众多著名书法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
  • 隋、唐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繁荣的时期。隋代立国时间较短,书法虽臻于南北融合,但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仅为唐代书法起了先导作用。
  • 关于中国书法哲学、艺术的论著不少,退休媒体人黄瑞南新书“书道会通”除综析古今论述,还加入西方美学观点,尝试开拓书法美学新天地。
  • 中国书法强力地影响日本书道史的形成与发展,从日本的第一件书迹开始直到近代约一千五百年间,一代又一代未曾断绝。
  • 在日本书道史的研究著作史上,毫无疑义地一向都肯定日本书法出于中国书法之说。从日本书道史研究著作所采的分期界标,也可以明显观察到日本书法的史脉和中国书法无可分割的深刻关连。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