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寄养家庭 用爱填满苦儿心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博郎/专题报导)“自己的子女有什么,来家里住的小朋友就有什么,有时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对他们付出的心力还比子女多,引起子女嫉妒。”许多特殊境遇儿童因种种因素远离父母,幸亏热心民众提供自己的家作为避风港,让他们安心长大,虽无血缘关系,寄养家庭付出的爱有时还远超过至亲。

热心还要合资格 去年仅7户过关

社会上有不少儿童和少年因家庭贫困,父母死亡、重病、入狱,或遭受虐待、遗弃,必须透过公权力找到寄养家庭照顾。热心的民众不少,但要符合条件又能真心接纳寄养儿的家庭并不多,去年约有80位热心民众向台南家扶中心洽询,但经过严格审核、培训,也仅有7户成为寄养家庭,还有很多儿童找不到寄养家庭,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成为合格的寄养家庭,必须符合家庭健全、住所安全整洁等条件,还需通过寄养家庭职前训练,学习儿童保护工作、寄养伦理法规、寄养儿童意外事件处理、疾病预防及营养照顾等训练。在生活和心态上,也必须忍受寄养儿的叛逆和学习障碍,若非打从心底怜惜,少有人愿意成为寄养家庭。

待寄养儿如亲生 也盼女儿传承

幸而,社会上还是有许多充满爱心的家庭,愿以真心接纳这些孩子。叶荣芳、武翠玉夫妇十几年来持续接纳寄养儿,照顾过的小孩多达12人,每个小孩到了叶家,便成为叶家的自己人,叶女有什么,寄养的小孩就有什么,还为他们付出高昂的医疗费、补习费和才艺费用。

一位重度智障的小孩,在他们细心的照顾下,竟减轻为轻度智障,慢慢习得自立技能,每年除夕还会“回家向叶爸爸、叶妈妈拜年”,让他们相当感动。他们说,“只要用同理心,小朋友就能感受到爱,也更能培养积极正向的人生观。”两人退休后,干脆创办“小牛顿托儿所附设课后托育中心”,利用盈余提供低廉甚至免费托育、安亲资源,帮助许多弱势家庭,使家长无后顾之忧放心工作。

“也不知道可以再做几年,但会一直做到不能做为止,也希望年老之后,担任老师的女儿可以继续担任寄养家庭,帮助更多孩子。”叶姓夫妇强调,只要家扶帮助的小朋友有需要,他们就会尽力帮忙,也很庆幸女儿从小耳濡目染,富有爱心,目前还自愿留在台东教育原住民小朋友。

耐心改变小姊弟 鼓励亲友投入

呙永达、郭静枝夫妇是另一个“快乐的寄养家庭”,他们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本身从事露营户外器材设备租赁,因家扶办活动商借器材结缘,担任家扶义工后,了解到社会上有许多小孩需要照顾,进而申请担任寄养家庭,长期关照这些不幸儿童。

呙永达夫妇平日生活简单平凡,但教育子女首重踏实与实践,常以身教教导子女,对寄养儿童也疼爱有加。曾有一对姊弟个性内向、没有自信,且有发展迟缓现象,呙永达夫妇不断鼓励他们参加团体活动,不论刮风下雨皆耐心接送,终于改变这对姊弟。

“寄养工作是一份责任神圣的使命,自己从中也可学习到很多以往担任父母时未曾想过的互动关系,重新为人父母,重新学习成长。”呙永达夫妇常这样说。他们也常鼓励亲友担任寄养家庭,以期照顾更多不幸的儿童。

带来快乐如底片 让孩子能回忆

苏山林、林紫霞夫妇自86年担任寄养家庭,已照顾8位寄养儿,苏家子女皆在学且成绩优异。苏家行有余力而全家投入寄养服务,苏家子女全陪着父母投入照顾寄养儿的工作,连最小的女儿都会陪寄养儿做功课,下课时还常到寄养儿班上,协助适应学校生活。

苏家照顾过的儿童,除家逢变故或单亲经济困窘的儿童,还有受虐儿及行乞儿,苏家不曾拒绝过家扶中心安排的各种类型儿童,也不怕带给家庭困扰,反而付出更多爱心。而林紫霞拥有的护理背景,对于健康需特殊照顾的寄养童来说,更是不可多得。

“希望就像照相机一样,让寄养儿在寄养家庭快乐的时光,能变成他们心里的底片,以后如果想要回忆快乐时光,就把心中的底片拿出冲洗回忆。”这是苏家人共同的心愿。

别的寄养户害怕 他们给更多爱

张明辉、龚春美夫妇自86年开始担任寄养家庭,迄今已有13年之资历。可贵的是,他们所照顾的儿童皆为其他寄养家庭所畏惧害怕,或没有能力接受的偏差行为儿童。这些儿童只因在原生家庭没有获得爱的关照,或因长期受虐而引发暴力倾向,且常有偷窃行为,每次闯祸都得由张明辉夫妇出面,向师长或受害者、家长赔不是。

但张明辉夫妇不曾因寄养儿闯祸而苛责,反倒施予更多的爱,补足在原生家庭缺乏的温暖,使其体会到被爱的感觉,进而愿意信任寄养家庭,尝试去做“爱别人的人”。在张家待过一阵子,尝试过被爱、被尊重的对待后,这些小孩都能逐渐发自内心改进偏差行为。

“每一个儿童都是无辜的,有关心就有希望!”这是张家人向来秉持的信念。除了给予寄养儿不余匮乏的照护及户外活动机会,张家还会安排家人及寄养儿到其他爱心团体担任义工和资源回收工作,亲身教导寄养儿学习“施比受更有福”的观念,让寄养儿由助人之中建立自信心。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