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18项农产品 恐怕看得到吃不到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台北报导〕ECFA早收清单昨出炉,中国给予台湾十八项农渔产品零关税优惠,但学者认为恐怕看得到、吃不到,政治宣传意义大于实质。这十八项农产品本来出口就不多,和他国输入中国数量相比,市占率仅一%,而且其他非关税障碍没有排除,十七%的增值税也没取消,加上中国仿冒台湾农产品依旧,要顺利外销恐怕很难。

17%增值税 仍未取消

十八项农产品包括茶叶、文心兰、金针菇、石斑鱼、虱目鱼等,农委会表示,在关税降为零后,以去年出口中国的金额估计,减税可达二二三万美元;这些农产品三年内外销到中国的出口值可望由去年的一六○八万美元,提高到一.一亿美元。

台大农经系教授吴荣杰表示,关税只占整体出口成本的一小部分,还有包括其他税捐、运费并没有减少,同时非关税贸易障碍依然存在,包括行政、通路的刁难、农药检验等。像是过去中国采购台湾的柳丁、杨桃,就是以农药残留为由,无法顺利通关。

中国刁难 想外销很难

中兴大学名誉教授吴明敏说,2006年国共论坛,曾把八种水产品列为零关税项目,并从同年5月1日实施,结果效益不大,只有带鱼享受到免税好处,因为其他鱼种早在中国养殖,台湾根本不容易打入市场;除关税外,台湾农产还要被征收十七%的增值税,比关税还高,却没有取消。

吴明敏强调,台湾的种苗、技术外流,加上中国市场仿冒的台湾农产品充斥,而中国成本低,两地的产地价格早就高过平均十三%关税,要进入中国市场根本很难。农委会宣称的三年内提高的获益,大家“等着看”。

中兴大学生物产业暨城乡资源管理学系主任黄琮琪也说,表面上看来农业早收可以获利,但实际上,十八项中的大部分农产品,早有台商在中国投资生产。他强调,日本农产品之所以可以保持国际竞争力,是因为品种没有外流,也不容易被复制、同时有很好的保护制度,这样农产外销才能永续。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