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中国陶瓷文化漫谈 从实用到艺术创作意境

茹桥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9日讯】历经夏商周春秋秦汉的历史演进,中国的陶艺文化从生活的实用上,走进了结合艺术的创作意境,充分展现历朝各代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外观的造型或雕塑与图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装饰手法更臻精细的境界,形象也更为生动质朴,栩栩如生。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陶瓷品种,大致可分为灰陶、印纹陶、白陶、红陶、原始陶等。这一时期的陶器仍以饮食器皿为主,有豆、鼎、釜、鬲、觚、斝等。其中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陶器有素面,纹饰有简单的绳纹、篮纹或彩绘各种图案。

在距今约七千年前,彩陶出现在黄河流域,此后中国其他地区也陆续出现了白陶、黑陶、灰陶等。据专家研究,最早的陶器是“无窑烧陶”,也就是不使用密闭的窑烧制陶器,之后开始采用简陋的窑制陶,温度已可达到摄氏一千度。到了夏、商、周时代,制陶技术不断进步,窑炉温度可高至摄氏一千二百度以上。


彩陶瓶,新石器时代,高二十八点五釐米,口径十三釐米,一九七八年青海省民和县出土,为马家窑类型器物,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纪元)

商朝时青铜器的制作成就辉煌,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仍以陶器为主。商朝时陶器的工艺水准属白陶最高。白陶是把高岭土烧达摄氏一千度以上高温制成的,纹饰与青铜器特点相似,质地洁白细腻,花纹镂刻精美。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商代中期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随着窑炉与烧窑技术的改进,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盛起来。胎质烧结程度提高和陶器表面施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且更美观。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陶胎上绘上各种图案,釉色则多为青绿、青黄色。

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陶制生活器皿之外,还出现了各种砖瓦、陶俑和建筑用陶等。

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制陶作坊,产品上大多留有文字铭记,此时印纹硬陶处于繁盛时期。此外,这一时期的大量彩绘陶深受同时期漆器的影响。


绘彩茧形陶壶:敞口,束颈,圈足外侈,周身施黑陶衣,绘红、白相间的涡卷云纹图案,舒卷自如,给人古朴、庄重、鲜丽之感。(新纪元)

秦时期

由于秦始皇耗资大兴土木,建造大规模的阿房宫和陵园,因此需要大量的砖、瓦与大量的陶瓷器具为宫殿内所用。再加上战国、秦汉乃至唐代,用陶俑、陶兽代活人或动物以及陶明器随葬,制陶业更加繁荣,品种随之不断扩大,制作方法日趋丰富。

一九七四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制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水准。其数量巨大,仅仅挖出一个角落,就有千万之多;制作精制,神态各异,造型生动,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西汉、东汉时期

西汉在经过“文景之治”后,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人文艺术、自然科学、手工业、造纸业、商业、水利等都达到了一个繁荣的时期。汉代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方面都非常繁盛。陶器有灰陶、硬陶、铅釉陶等;装饰手法采用印纹、划纹、堆纹、暗纹、彩绘、浮雕、镂空等等。汉代前期的陶塑制品与秦代陶塑风格相近,型体较大,形象生动质朴,栩栩如生。在陕西咸阳、江苏徐州发现的西汉时期兵马俑,其造型、阵容展现出当时的艺术风格。

汉代也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虽然商代中期就出现了原始瓷器,但瓷器真正的繁荣时期开始是在东汉,瓷器的坯胎由粘土或瓷石等复合材料制成,在摄氏一千二百至一千三百度的高温中烧制而成,胎体坚硬、密度高、细薄而不吸水,之后在胎体外面施釉,釉面光滑不脱落。

西汉时,罐为灰色陶质,口微内敛,平底,四耳,腹中部饰一道凹弦纹。肩腹饰以拍印方格纹。腹下部饰以三道不太清晰的刻划弦纹。方格纹装饰是汉代最流行的一种花纹装饰。


汉代陶罐。

汉代的陶瓷器许多器形模仿铜器造型,造型饱满浑厚,表面被广泛施釉。器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摄氏九百五十至一千度之间。由于属低温釉,因此现在所见到的一些汉代陶瓷器表面有细微碎纹。到汉代为止,南方已出现比较成熟的龙窑,窑室增大并缩短烧制时间,此时期北方使用的馒头窑也得到较好的改善。

鸠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神鸟,《周礼》载:“罗氏献鸠养老,汉无罗氏,故作鸠杖以扶老”。是说到了汉代以后,因为没有了专门捕捉鸠鸟献给老人的罗氏了,就只好取鸠鸟吉祥长寿之意,将手杖的头雕刻成鸠送给老人,希望老人们能够得到神鸟的保佑,长生不老。所以古人常把鸠装饰在器物上。

一九六九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北郊无影山南坡的一座西汉墓中,同时出土了三件彩绘陶塑,其中一个彩绘陶高五十三点五厘米,为西汉时期所制,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该陶器呈鸟形似鸠,鸟形生动逼真,展翅欲飞,似传说中的神鸟。鸟背立有三人,其一身着赭色衣,双手撑圆盖伞,其前边有二人,拱手对立,均着朱色衣。两翼各载一鼎,形制相同,鼎身各绘两个心形红色纹,人形足。

这件彩绘陶器反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仙人乘着飞翔的神鸟,遨游那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表现了汉代人们追寻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的真实写照。 ◇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74期【古代文明】栏目(2010/05/27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gb/176/7998.ht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方华费城编译报导)费城第49届古董与装饰艺术展将于2010年4月17日至20日在海军码头(Navy Yard)举行。将有来自全国50家著名的艺术和古董交易商参展。届时,将展出稀有家俱,民俗,美术,陶瓷,瓷器,银器,纺织品和珠宝等。费城古董展被普遍认为是美国首要的古董与装饰艺术展,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来参观。
  • 据报导,400多年前在中国大陆汕头市南澳海域沉没的明代船只“南澳1号”,至今已打捞出近千件陶瓷,有助解读明代海外贸易。
  • 千年窑火,铸就了中国瓷器的冰清玉古,百年古董,沉淀着西方人对中国的“不解之缘”。晶莹剔透的中国瓷器不仅展现了三百年前中国传统的艺工技术,也演绎了西方人的过去未来,以及对东方神韵的百年梦想。
  • 台湾陶艺家蔡宗隆、谢嘉亨、胡慧琴应邀到法国色维尔(Sevres)陶艺双年展展出,主办单位将台湾列为贵宾国。
  • 从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学家发现许多艺术品味极高的陶瓷用品,在距离今天数千、甚至上万年的远古时期,怎么会有如此精致的文化产物呢?神传文明,天工开物,在高度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瓮一盆中,其实蕴含着“敬天知命”、“反璞归真”的文化精随。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