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浊扬正气 乾坤美名传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 , ,

《西游记》是一部觉悟之书,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传东土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其中主要人物孙悟空正义、善良、智慧、勇敢,他忠心护师,全始全终;除恶扬善,明辨是非;坚心向道,矢志不移,一代英雄的真我本色与风采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孙悟空为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孕育而生,一出世即“拜了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在花果山称“美猴王”,“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他一心求仙访道,向菩提祖师学了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从龙宫得到了重约一万三千五百斤、可大可小的如意金箍棒。闹龙宫,闯幽冥、大闹天宫,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内心虽向往天宫和众神,却不悟只有修心和积累功德才是正道,不能扰乱上天的规矩和纲常。

书中写道:“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五行山下,孙悟空反思后悔悟,渴望修行、向善、成正果。因此当观音菩萨劝善时,他马上说:“我已知悔了,愿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正如书中所说:“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

唐僧是一位慈悲为怀、一身正气的圣僧,立志拜佛求取真经以济众生,意志坚定,持之以恒。孙悟空拜唐僧为师后,忠心耿耿的保护他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经过白虎岭时,狡猾的白骨精三次幻化为人形要害唐僧,被孙悟空识破打杀,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妖,误以为他枉伤人命而念紧箍咒,孙悟空抱着宁可自己头痛也不能让妖精害了师父的心念,义无反顾的打死了妖精。

唐僧将其从身边赶走时,他不忍离去,使分身法四方围住唐僧使其受拜,“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回花果山的途中经过东洋大海时,“想起了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在花果山,“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

在他离开后,唐僧又遭遇了黄袍妖怪,猪八戒赴花果山请他回去。二人回去再次经过东洋大海时,孙悟空说:“我下海净净身子,师父是爱干净的,我自从回来后,这几日弄的身上有些妖精气了。”他对师父敬重、真诚,心中时刻记挂着师父的安危和取经大业的成败。

取经路上千难万险,孙悟空从不畏惧退缩,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念,勇往直前。经常对唐僧说:“师父放心!没大事。……有我哩!”、“我这一去,就是东洋大海也趟开路,就是铁裹银山也撞开门!”对魔难既不害怕,又不掉以轻心。战独角兕大王,连战一天一夜,越战越强。战六耳猕猴,至天宫、地府、西天,直至将其“一棒打死”。

即使被压在三座山之下或被金铙扣住时也从不气馁,依然“气象昂昂,声音朗朗”,想方设法除妖。猪八戒称赞他是个“钻天入地,雷打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他火眼金睛善识妖魔,手持金箍棒,“全凭此棒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见恶必除,除恶必尽。

孙悟空善恶明辨,对残害人民的妖魔彻底清除,不留后患;对百姓众生则扶危济困,救人救彻。在乌鸡国,他扫荡妖魔,为民众辨明邪正;在车迟国,他解救了那些受妖精诬陷迫害的僧人,并劝谏国王“莫信妖邪,从此敬佛也敬道”,僧人们都感动的说:“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匡正伏恶,济人危难。”过火焰山时,他不仅搧灭了火焰山保证唐僧西行,而且还特意连扇七七四十九扇,断绝了火种,使风调雨顺,为百姓谋福。在比丘国除妖,救了一千多个儿童的性命,人们称赞他 “有仁有义,专救人间灾害”。

经过凤仙郡时,孙悟空看到此地因连年亢旱,民事荒凉,就立即上天宫求雨,了解到因那里郡侯不敬天地,上帝见罪,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此三事倒断,才该下雨。但亦有善解,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孙悟空回来告诉郡侯︰“你只有改过向善,敬奉神佛,感动上天,才会下雨。”郡侯听后悔过自新,领着文武官员天天念佛向善,祭拜天地,满城人民无一家一人不礼佛敬天,善声盈耳。

所立两座山都倒了,锁链亦断,上天普降甘霖。唐僧高兴的对孙悟空说:“贤徒,这一场劝人归善之善果,皆尔之功也。”沙僧说:“这场滂沱大雨,润泽万万千千生灵!我也赞叹大师兄的法力通天,慈恩盖地。”百姓们谢之不尽,孙悟空对百姓说:“福乃天赐。你等只一心向善,福自来尔!但只我们自今去后,保你郡人民年年风调雨顺,岁岁雨顺风调。”

唐僧师徒对佛理的坚定信仰和为了救人、济世的慈悲心怀感动着后人,他们不为任何外物所迷惑,历尽艰辛终成正果,更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向善才是人生正道。孙悟空忠正、坦荡、本真至纯的精神鼓舞着人们追求美好和光明,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包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无私的气度和博大的胸怀,是一种智慧和境界,这种境界源自于人的道德修养,来自于人的内心“善良、慈悲、仁爱”的自然流露。
  • (shown)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项发明,对整个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深远的历史影响,是其它的文明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 (shown)四大名著作为艺术作品而言,能够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华丽的文辞和精彩的故事,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真实才是真正能触及到人心最深处的,也是人内心感到亲切的原因。
  • (shown)中国画以其深奥的内涵,独特的线条笔墨,严谨的艺术法则,千百年来影响、震憾着世界文化艺术。艺术又直接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及发展方向,真正的艺术又可激发人们对正信,正念的追求,可见艺术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及人类精神信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shown)这个世界是变化的,而千变万变只有不离开自己位置的变才是顺利的,才能够“吉,无不利。”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和控制、平衡着这种变化的因素就是相生相克的理。“位”被相生相克所制约、平衡着达到了“和谐”的秩序。
  • (shown)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 (shown)古人敬天信神,“观天道以应人道”,人类的文化与信仰相伴而行,辉煌灿烂的文明中无不闪耀着信仰的光芒。
  • 古人追求真理,注重品德和操守,不仅要求自己躬身力行,也非常重视对后代的“德行”培养。这种言传身教之精神,成为后人正身教子的楷模。
  • (shown)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