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水彩的特殊基底技法

技法篇示范过程-北魏战马图
陈彤亮
font print 人气: 1104
【字号】    
   标签: tags: ,

水彩的特殊基底技法
主题 / 北魏战马图
媒材与技法 / 水彩‧特殊基底画法
纸张 / 枫丹叶水彩纸


1


1. 以铅笔勾画出主题形象,须注意大小比例。


2


2. 用刮刀将石膏打底剂( Gesso )混合水彩颜料(土黄yellow Ochre、镉橘Cad. Orange、岱赭Burnt Sienna),调出陶马的基础色系。


3


3. 将调好的带色石膏剂涂于画作上,此阶段应掌握石膏厚薄运用,即在主题中心偏厚、边缘处略薄。


4


4. 砂石打底剂(Coarse Pumice)。


5


5. 将砂砾以“立体浮雕”概念塑于陶马胸饰处。


6


6. 施以清水,应避开脸和颈部受光区(左侧受光区)
P.S.带色石膏风干后,颜色遇水不会渗出,施水时无须担心此问题。


7


7. 以 群青Ultramarine/土黄Yellow Ochre/镉橘Cad. Orange/岱赭Burnt Sienna运用湿中湿纸上混色技法渲染气氛。


8


8. 描绘细节。


9


9. 背景进行二次施水,以群青、钴蓝Cobalt Blue调和土黄,强化背景色。


10


10. 将胸饰上色。


11


11. 以白色广告颜料调和水彩,涂于胸饰受光区。


完成


12. 整理画面后,完成作品。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参访杉林溪园区所见到的鸟类,加上台湾常见的鸟类为题材所创作的作品...
  • 杉林溪森林游乐区的自然教育中心在2011年六月五日正式落成开幕,基于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特别邀集会内许多著名水彩画家共同以台湾地区大自然中常见的鸟类为主题展出作品30件,其中包含以杉林溪地区所见的鸟类为代表;这些作品多是协会在这一年多来,以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里参访杉林溪的园区中所见到的鸟类,再加上以台湾常见的鸟类为题材所创作的作品,这个展出在杉林溪红楼二楼展场共展出两个月,这里由参展画家的作品中各精选一幅与同好分享。
  • “面对澄澈如镜的溪水,让人不知不觉地放下杂念、沉淀心灵。水彩画本身以水为介,水的谦卑、包容、化解、柔韧、渗透、浸蚀、变化多端…等特性,使创作媒材与描绘对象的特性合而为一。 艺术创作也如明镜般澄澈的溪水,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人格…都会自然地在作品中映出最真实的样貌。” -《吴冠德写于此展创作自述》
  • 李老师的作品,由硬而软,看似很薄而不薄,很松却不松,有理性却看不出理性,有规则却看不出规则,很大胆却看不出大胆,有股温柔的魄力,水分挥洒淋漓,色彩的发挥尤其伶俐,而线条和形色、分离的表现方式更是特殊而高招,温文、感性、隐藏的理性,是非凡人所能比拟的,而愿意提携后进的胸怀,更富藏了艺术大师的风范。
  • 艺术界尊称的“经典大师”刘文炜教授,任教台湾师大美术系逾五十年,桃李满天下。独创各种精辟美学理论,如“物理和心理的色感系统分析”、“刘氏三面法”、“宇宙的秩序”、“素描的诠释”、“气韵生动的阐释”、“物相观察解析法”及“芝麻法”……句句真言,扣入学知界心域。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