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山作品赏析: 鹿鸣图

梅溪子
font print 人气: 259
【字号】    
   标签: tags: , ,

台湾野生有梅花鹿,山地地区也有人饲养鹿,因此玉山伯早期即有对鹿的观察,后来还不时到动物园再多写生。


“松涛泉籁作清声 日暖仙山听鹿鸣”,1970

鹿动则身子敏捷,静则悠闲。画家人文修养达到“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之境界,就可以目不转睛的写生素描鹿的神情,再配以青松未老/不凋岁寒,如1970横幅工笔画“松涛泉籁作清声 日暖仙山听鹿鸣”,其生动写真摆脱了古人鹿鸣图之画鹿似马类犬﹔1979直轴半工笔画“春回大地 鹿苑长青”,寓意栩栩如生,诗情画意﹔1982半写意“幽林春暖和风日 松籁泉辉伴鹿鸣” ,松鹿笔法利落,水墨和胶彩相融,颜色虚实对照,更见鲜明而清新柔和,意境高雅,不禁令人赞好﹔而1966“松林游鹿”,写意布局不拘国画旧格,后人如果据之临摹但用油画彩色光影之手法重画,应该很有趣的吧。


“春回大地 鹿苑长青”,1979


“幽林春暖和风日 松籁泉辉伴鹿鸣”,1982

汉文及台湾话里“鹿”音都通“禄”,官禄/财禄/食禄/禄命,主吉祥。鹿又为仙兽,意象为难得之人才,“鹿鸣宴”为古代皇帝对进士们的赏赐筵席。又鹿苑长青,所以松鹿图也可拿来祝寿或士绅及富贵人家悬挂祥瑞图画之用。

西画家批评国画之事物大小通常不成比例,像山水画里的动物体积相对太大于背景环境。这话是没错,但是笔者认为国画家心目中吉祥动物是主,所以就将之突出而画夸大于背景之宾;不然画面动物太小看不清楚,那么寓意就不会生动。您想此说法合理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的大沼泽国家公园(Everglades National Park)园方最近捕获一条长4.8公尺、身躯厚达112公分的巨蟒;更骇人听闻的是,这条巨蟒生吞了1只重达35公斤的母鹿。
  • 前言------本系列文章以图画鉴赏者的角度来解析谈论﹐整理出来综合艺术界公论及个人观点呈现给读者﹐分享有关笔者最喜爱的一些林玉山画伯作品之赏评。
  • 因为个性的纯朴拘谨“古意”﹐台湾本土国画画作似乎难能“一泻千里”﹐一般山水画家除了临摹承袭古人﹐自己的创作好像比较逊于大幅山川的豪放泼墨。但有别于水墨/青绿/浅绛山水画法﹐玉山伯运用国画之勾勒及多种皴擦﹐而点染呢﹐更是水墨中加入台湾胶彩画胶色的“随类附彩”﹐又融合类似西画的彩、色、光、影来突破且新续国画传统山水设色法。
  • 图三赏析------ 上篇(2) 提到的山水新画法是不是可能上行下效的呢﹖怕的是此为空前绝后之创举﹐其技或可学/其劲则难及﹐ 因为很少画家会有钱有闲又有胆识﹐愿意冒险坐小飞机或直升机专门去鸟瞰写生高山胜景。
  • 玉山伯传世海景图有﹕1982<门德礼海岸>/ 1986<风浪归舟>/ 1993<滨海凤涛>/ 1993 <龙洞海景>/ 1994<海滨所见>/ 1995<龟山遥望>/ 1996<绿岛海岸>/ 1996<滨海风光>/ 2003<怒涛卷海> 等等。最获我心的是1995<龟山遥望> (如图示)﹐此画堪称国画海景代表作。
  • 【大纪元12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若霆多伦多9日专电)一对加拿大纽芬兰省(Newfoundland)夫妇,因打猎迷路,最后不得不剥小麋鹿皮御寒过夜,最后终于获救。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