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盛时期 台东有36家电影院

人气: 4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31日报导】台东电影院复出吧系列3(中央社记者卢太城台东县31日电)台东电影院走过辉煌一页,不仅见证台东经济的转型,每个乡镇电影院也反映当地社会型态,更是台东人共同的回忆;如今繁华落尽,36家电影院走入历史,台东成为没有电影院县市。

台东电影事业的高峰期在60、70年代,当时几乎每个乡镇都有2家电影院,多则3、4家,就连远在兰屿的励德管训班也有电影播出,台东总计有36家电影院,观赏电影是当时的主要娱乐。

1980年后,电视普及和录影带事业兴起,台东电影院开始苦撑,接着娱乐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地方电影院终于像骨牌效应一样,应声而倒。民国71年“北天王”池上五洲戏院拉下铁门,3年后,“南霸天”大武戏院也拆下招牌。2年前一场大火烧掉了台东仅存的大同戏院,台东36家戏院走入历史。


2年前一把火烧掉台东大同戏院,台东成为没有戏院的县市,台东民众发起“电影院复出吧”活动。目前池上乡五洲戏院还保留老旧院厅。(中央社摄影)

电影事业见证台东的经济转型和当地的生活型态,位于台东最南端的大武戏院,因伐木业鼎盛、海边捉鱼苗,以及采琼麻事业发达,电影院天天爆满,反映当时大武地区农、渔、工业经济热络。

因退辅会农场和糖厂进驻,以及西部前往从事农作物买卖的商人和工人,也让“北天王”台东最北端的池上乡五洲戏院成为台东纵谷的经济重心,当时的池上乡成为外地人贸易重镇。

位于首善之区的台东市“新兴戏院”,是台东历史最悠久的戏院,从最早放映老少咸宜的普通影片,到最后改走腥膻路线,还是欲振乏力,走上关门之路,反映经济的转变和电影事业的冲击。

台东电影院除了反映经济和社会型态外,也是台东人共同的回忆,民众印象最深的就是“爱国教育片”和“军教片”,每当国庆日、三二九青年节前后,就会看到老师带着学生排队进入戏院欣赏“梅花”、“笕桥英烈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爱国片。

电影院更是年轻人第1次约会的首选场所,县民赖新发说,戏院里有他国小国中身影,有他和老婆的屁股印记,“请还我30年前的记忆”。

台东36家电影院,走过辉煌的一页,就像电影曲终人散,已成明日黄花,民众期待“电影城”的诞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