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175)

中集-第六章:文化“大革命”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六章: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我们在成都参观前后,中共内部的“宫廷”较量,以“社会主义教育”的形式拉开了序幕。毛准备多时,利用青年学生的盲目轻信,将全国人民对中共的不满正在转嫁给“资产阶级司令部”!

不识其阴计的彭真们果然上当,抛出了《二月提纲》,并且揪起了二月镇反运动!当然全国的红卫兵运动,一些往这个运动中钻的毛孩子们,轻易上当,充当毛泽东发动的宫庭政变枪手,就在预料中了。

“文化大革命” 就这样开始。在边远的盐源小城同全国一样,盐源农场组织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组,派往各所属的劳改中队。

这些工作组显然并没有弄清楚“二月提纲”骨子里要卖什么药,只凭他们的本能,跟着党中央的决定走。按照他们对中共运动的理解,照例是抓一批反革命向中央交差。

六队是农牧场重点关押反革命份子的中队,派赴的“社教工作组”阵营特别庞大,由五名科级干部组成!

六月初正是农场栽种的农忙季节,为了“保证”学习,场部规定下午五点钟便按时收工。收工回来后,组织我们学习一系列中共中央的“文革”文件《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三家村扎记的反动本质》。

全队集中收听了播出的(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知后,便以“你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为题,组织了全队人员的分组讨论。

然而这些年,备受折磨害怕中共那套“放长线钓大鱼”欺骗的农六队流放者,大家都以沉默来回答。第一天的分组讨论,会场上冷了场。

已经失去了民心,甚至失掉了中共党心的毛泽东。由于独裁本性使他不可能吸取教训,退位禅让。相反的,从1959年卢山会议开始,到1964年,经过了将近五年的准备,一个反对党内反对派的阴谋终于抛了出来。

《五一六》通知已经摊牌,李培连十天以前的那翻讲话还响在我的耳际。虽然我的心里堵得慌,几次想痛斥文化大革命的险恶动机,可是又觉得应当再观察一下,到口边的话被我吞了回去。(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次争议达到高峰时,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陈力提出了一个方法,他说:“我看我们这种小组讨论得不出什么结果,除非我们大家都遵守一个规则,也是我们这许多年来实际的法则:‘强权便是真理’,否则我们谁都不会相信,中国发生灾难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不可避免的。”
  • 正当我们的学习刚进入辩论高潮,1966年3月下旬,农场接到四川省公安厅劳改局的通知,要所属的所有劳改单位按照规定的比例,挑选代表,去成都参观由公安厅所组织的“形势教育”专题活动。
  • 庞玉笃拿出点名册,点过名以后便叫大家坐谈对这次参观学习的体会,参观还没有开始,“体会”又从何说起?自己被管教科相中,在农场近万人之中,中了这难得的头采,明摆着要大家对场部进行一翻感激零涕的吹拍
  • 我们这二十二个盐源来的囚犯,排好了队,由那接收我们的干事带领着钻进了黑洞洞的铁门,来到两间显然是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监房里,那里面扑来一股臭味,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桶盛满尿的罐子敞开放在屋角落里
  • 耐着性子,我们一直等到十点钟,依然没有一个人来,仿佛这二十二名代表被人遗忘了似的。几个年轻人早以按奈不住,扒在焊子门的铁条上朝外面大喊“开门”,嘴里咕噜着牢骚和怪话,然而这都无济于事,便相约着合著拍子,一齐合声大喊!
  • 六点多钟,我们的车终于驰进了宁夏街监狱,与三年前充军甘洛离开时相比较,阴暗的牢房,碉楼,老天井和狭窄的过道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比三年前,现在监狱范围扩大了,可以来回散步和活动,不像上一次戒备森严的整天关在牢房里不敢出来。
  • 同时“繁荣”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说相对三面红旗时代,可以说今天比那时“繁荣”,但是能将时间的长河纵向延伸而比较么?‘旧社会’有这么穷吗?
  • 趁解说人员说教的时间,快速简单地抄下了五十五面红旗的全部“业绩”,一股灵感油然而升,揭穿假、大、空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具体的事例,进行一翻实实在在的核算
  • “我看了你这次去成都参观所写的东西,”李培连挑明了今天把我找来的用意。“不过,我提醒你不要以为你才最能洞察现实,若大的中国不乏智者和能人,比你见识广的人恐怕并不少,他们今天都在沉默和静观,没有像你那样锋芒毕露,这些人可并不是你能用愚昧无知,麻木不仁所概括得了的。”
  • 也许在这种光明与黑暗,民主与独裁的博斗之中,一味靠勇气和牺牲是不够的,但是何以证明这种“大智若愚”的沉默,不是为内心虚弱所进行的辩护?观潮和弄潮,所不同的前者是胸无大志,无所作为的旁观者;而后者是不讲时机一味蛮干的莽夫,随时可能成为“铁拳”下的斋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