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扛国教成败 教师不能无动于衷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16日电)十二年国教成败因素之一,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界认为,站在第一线的教师,不能再无动于衷抱持“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

教育部长蒋伟宁在“101年度第2次全国教育局处长会议”上,宣示103年十二年国教一定要如期推动,否则就是“失信于民”。他并多次强调,过去围绕升学考试、聚焦学科能力的教育方式,已无法适应新世代的挑战。

台湾因循已久的国中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新北市秀山国小校长林文生,在一次与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的对谈中,得到启示。

马里兰大学这名教授观察一轮台湾中小学后,问了一个沉重的问题,“为什么台湾的教室都是排排坐,一人一个座位呢?”他认为,独立座位不利于合作学习,只要改变桌椅排法,成效会好3倍。

林文生表示,“排排坐”的情况在欧美已经看不到了,却仍存在于东亚各国,而东亚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考试领导教学”,强调个别化竞争。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曾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适合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培养出的学生可适应标准化作业,但要谈创新,便相形见绌。

林文生说,十二年国教上路后,理想的教学应保留至少5成时间,让学生实际操作和讨论。现在几乎全是老师在讲课,连下课时间也不放过,“这种方式,学习效果最好的只有老师,因为教别人的,永远成长最多。”

台北市育成高中校长周寤竹认为,新的教学方法,关键在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周寤竹24岁刚到学校教书时,发现一个学生缺乏自信,两个姊姊都考上北一女中,唯独他功课差强人意。

一次,数学老师不满这名学生成绩太差,将考卷扔在地上,当学生弯下腰捡拾时,一度以为自己,永远会趴在地上。

但年轻、初出茅庐的周寤竹,在一次国文课中点了这名学生发言,学生一开始苦思不语,一心只想求老师饶过。但在周寤竹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引导下,终于从口中说出答案,获得全班的喝采。

从此,这名学生的人生不同了,他考上台北商专,后来读了清华大学,毕业后在电视台当制作人,拍了很多支短片,而周寤竹一直以来都“住在他心中”,只因为周寤竹曾经给了肯定、给了希望。

周寤竹说,“教育不是要填满一盆水,而是要燃起一团火,燃起一团学习的火。”

教育部长蒋伟宁在全国教育局处长会议上,分享了自己在史丹佛大学的经验,当时蒋伟宁的团队争取研究计划失利,不甘心地问教授为什么,对方说,“你们团队都很优秀,13个人都是王牌投手,但要赢球赛,还需要捕手、野手等其他球员。”

蒋伟宁以此说明,过去考试的单一学习模式,无法满足新世代的挑战。十二年国教目的是培养多元人才,不能再只聚焦于学科能力。

相信每一个台湾的成年人,在国中、高中阶段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学习史,或许随着年龄老去,痛苦的回忆转变为茶余饭后的有趣话题,甚至合理化为得意的发迹过程。

但你永远不会知道的是,如果当初碰到的老师,不服膺于考试教学,没有扼杀创造力、潜能,甚至将学习兴趣摧毁殆尽,现在的自己,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