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保育特有鱼种 金门复育六千尾

人气: 10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11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守国金门1日电)金门县建设处今天将光前溪下游的400多只保育类大鳞梅氏鳊,迁移到水源丰富的上游;县水产试验所也复育6000尾,将野放。

大鳞梅氏鳊是野生动物保育法列三级的保育野生动物,台澎金马唯一的野生栖地在金门县金沙镇光前溪,最近的一次发现纪录在1920年。

金门县建设处农林科表示,鱼类研究学者郑昭任曾在1958到1960年在金门发现大鳞梅氏鳊纪录,海洋大学教授陈义雄也在2001年证实,随着连续几年调查研究,只有光前溪还有一部分族群,民国101年调查,整条溪不足400尾,大鳞梅氏鳊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经费补助,县府水产试验所及县府建设处农林科的努力,去年进行大鳞梅氏鳊保种育苗及栖地保护工作,捕捞20尾成鱼在县水试所复育,今年端午节到中秋节期间陆续产下近6000条稚鱼,让保育人员很兴奋。

建设处农林科则加强与光前溪周边农业产销班沟通,在枯水期整理河川,以维护大鳞梅氏鳊栖地的完整。

建设处接受陈义雄建议,去年陆续在光前溪河道开挖几处水洼,让大鳞梅氏鳊在枯水期时有暂时的躲避空间。但光前溪下游还是有农民抽取溪水灌溉高粱,建设处农林科长钟立伟与志工今天将下游即将枯竭水洼中的大鳞梅氏鳊搬到中游的水漥。

钟立伟表示,令人高兴的是,小水洼中捞出400多尾大鳞梅氏鳊,超过去年整条河川数量总和,其中50多尾是长7、8公分的成鱼,保育措施发挥预期的效果。

县水试所复育的大鳞梅氏鳊,预计到明年选择适当的溪流野放。县府建设处也将尝试透过社区或志工参与的方式,在枯水期整理溪流及外来种移除的工作,让大鳞梅氏鳊野外栖地能永续经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