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为孝子安好头颅

作者 : 郑念行
font print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王泰,是个十五岁的男孩,永嘉县人,是宋朝提刑按察使王允初的后代。他幼年失去了父母,为伯父所收养。

丁未年冬天,元朝的军队打了过来,王泰的伯父被元兵抓住,因为没有索求到财物,准备把他杀掉。当时,王泰正藏在一堆竹席中,听到伯父有危险,便不再躲藏,立即从竹席里面跳出来向对方说:“我知道财物埋藏的地方,请放了我的伯父,我带你们去找。”

他的伯父因此得到元兵的释放并逃走了。士兵们监视着王泰,在王泰这孩子指使的地点,挖掘了好几处,都没有发现有任何财物。王泰便哭泣着禀告元兵们说:“我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只是担心伯父被杀,所以出来骗你们。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代替伯父去死!”元兵大怒,挥刀便向他的颈脖砍去,王泰当即倒在地上。

元兵离开后,他的伯父伤心地前往查看,发现他的颈骨已经被砍断了,但喉管还没有断,就把他的头,捧到颈子上合起来。刚好附近的人家,有修理船只用的泥灰,就取来泥灰涂抹在颈脖的刀口上。然后试着用水滴入他的嘴中,他微微还能吞咽。到了晚上,他的伯父才找来帮手,二人用一个门板,把王泰抬到家中。过了七天,他才苏醒了过来。

王泰苏醒后说:“当刀砍过来的时候,好像寒风突然从颈脖上吹过去。过了很长时间,又热又疼,发闷发晕。好像有几个高大的神,从身边经过,指着我说:‘这孩子很孝顺,而且不应该死。’就让一个人用药敷在我的颈脖上,像冰雪一样寒冷。但从此,也就不再疼痛了。”

一共过了八个多月,他颈上的创口才完全愈合。当时,王泰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看来神非常关爱、救助孝子啊!

(事据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化是中国古代地域文化中一块璀璨夺目的瑰宝。提起楚文化,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留下的光耀千古的《楚辞》;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世界乐器史上绝无仅有的曾侯乙编钟;享有“天下第一剑”美誉、在地下沉睡两千多年而不銹的越王勾践剑;以及迄今中国保存最好、品种最全、织绣工艺最精湛、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丝绸宝库”的马山战国丝织品;填补史书记载空白、被誉为地下书库的楚汉简牍;色泽绚丽、工艺精湛,占全国总数五分之三的楚秦汉漆木器;特别是一九七五年六月八日荆州凤凰山出土的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独具类型的西汉古尸……
  • 孔子赞叹子贱:“子贱真是个君子啊!以仁德服人,以礼乐治世,遵守天命,百姓归向于你,而神明也会暗中助你。你所治理的地方虽不大,但是你所治理的方法却很正大,可以说是继承了尧舜啊,可以治理天下,又何况一个县城呢?!”
  • 为人能够清廉不贪,宽恕大度,畏天敬佛,多行善举,这是君子之风,以此为官为人都必将积德享福报。
  • 前世的因,今世的果,行善积德,做恶造业,没有不偿还的......
  • 祸。由于屠夫的理智,在利益和天良面前,选择了后者,家里才免遭了灾祸。
  • 新年前几天,家人购置年货,我力说过年不妨稍宽余点,但大体够用就行,不要买的太多。家人说,大过年的,东西只能多不能少,家家如此。劝说无果,年货自然就买的多了。
  • 德乃立身之本,重德者自然会见善乐行。行善之人虽然不求他人回报,但天理昭彰,也必定惠赐给善果福报的,有的甚至还会就此改变困顿的命运,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报,正如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明朝末年的袁公,重德行善,失子复得的事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 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如果要给楚文化以一种物化形象标志,恐怕没有比“九头鸟”更适合了。尽管大家对这一熟知的流行谚语褒贬不一,理解各异,但至少表明了楚人与凤确实具有很深的历史渊缘。
  • 孔子提出了“重义轻利”思想,并以“义”和“利”区分君子和小人,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出君子和小人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君子重道义,小人则重利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