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宝贝】小孩才这样

文/ 猫印子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3年07月31日讯】宝弟辗转已经念到中班了,言谈举止都像个小大人。

最显着的是思考能力的进化,总是能重复又合理的运算,在一个问题之后,该接着什么问题才能把我们烦死。

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知道该怎么样让问题不断持续下去,直到永远。

因经济因素和教育理念的问题,今年9月我和宝弟妈妈决定让宝弟转学,转到一个实验小学的附设幼稚园。

也因为制度是完全比照小学部,所以作息时间与服装仪容,在规定上就较为严谨,宝弟平常爱穿的拖鞋、凉鞋、园丁鞋、勃肯鞋……全都不能穿去上学了。

只能穿不露趾的布鞋或胶鞋。

这样的规定是比较统一好管理一点,孩童在操场上飞机空战似的,埋头高速奔跑也比较不容易受伤。

最重要的一点是,放学时间一到,这样一海票整齐划一、面貌相似的幼童同时间涌出,也让父母亲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增添了一点找不到自己小孩的刺激与乐趣。

但是,宝弟不认同。

“为什么我不能穿拖鞋去学校?”那天睡前,帮宝弟准备隔天的服装时,他突然这样问。

“因为学校规定啊!”我说。

“为什么学校规定我不能穿拖鞋去学校?”漱口时。

“因为这样比较安全啊!”

“为什么这样比较安全?”尿尿时。

“因为这样跑步就不会跌倒啊,而且会跑比较快唷!”

“为什么这样会比较快?”躺到床上时。

“因为这样你的鞋子就不会掉啦!”

“为什么穿拖鞋就会掉?”举起巧虎布偶的脚,劈腿、反折、飞踢、蹲马步、倒吊……。

“……为什么你不快点睡觉?”

“……为什么我要很早睡觉?”一手抓着玩具胡迪、一手抓着布偶噜噜米,凌空对撞。

“因为你明天要上学啊!”我语气不可抑制的提高八度。“不要再玩了!”

“那,为什么上学就不能穿拖鞋?”又来了,这就是传说中的100万个为什么吗?

“嗳唷~你很烦哦!因为穿拖鞋不好看又没礼貌啊!上学会被老师和同学笑,你也从来没看过超人穿拖鞋上学的吧?而且……”,我劈哩趴啦讲一堆理由塞他的嘴,“拖鞋都嘛是小孩子在穿的!”

“为什么拖鞋都是小……”宝弟突然语塞,思路运算似乎遇到一个逻辑上的bug。枕头旁边,噜噜米压在胡迪身上,胡迪笑得像神经错乱。

“爸爸,那我是什么?”宝弟神情严肃、态度虔诚,对于自我认知产生极大的疑惑。

“这个……那个……嗯,好啦,只能穿一天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情况:小孩上幼稚园,天天哭,怎么办?
  • (大纪元记者吴宇凡编译)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澳洲昆士兰大学基因专家戴比.班亚明博士(Beben Benyamin)的研究发现,孩童的IQ智商有20%到40%的比例是来自于遗传,而环境对智商高低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 搭乘飞机发生什么事最容易让人怒火中烧?调查显示,行李遗失、飞机延误和办理登机时大排长龙都是小菜一碟,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有个顽皮小孩坐在你的机位后方。
  • (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北报导)台湾癌症基金会调查发现,双薪家庭的孩子,肥胖比例高达七成。进一步分析原因则为“忙、茫、盲”,因太晚下班、不懂得烹饪技巧,加上对热量摄取观念不足,且没有原则、容易顺应孩子的需求,都是造成肥胖的主因。台湾癌症基金会呼吁国人应该落实均衡饮食,力行“蔬果彩虹579”健康饮食概念,打击肥胖、远离癌症。
  • (大纪元记者苏彦采访报导)如果子女的成就是一栋大厦,地基便是其优秀的品质与思维。楼盖的越高,地基便要打得越深。“先成人,后成才”,这就是阳光学校成功之道的关键所在。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