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余承尧、沈耀初、郑善禧三杰书画展

人气: 12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4年01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余承尧、沈耀初、郑善禧均为来自福建,而毕生大部分创作生涯都于台湾的艺术家。他们在台遇故里,相知相惜,互相提携与支持;三人并曾有约,盼能以皆为闽南乡亲的因缘举办联展。而不幸余、沈先行辞世;郑善禧有念于此,念兹在兹近廿年。国立历史博物馆于数年前得悉故事,规划“闽台三杰-余承尧、沈耀初、郑善禧书画展”,即日起至23日止,展出作品超过180组件。

余承尧 《明日带长流》 彩墨 框。(国立历史博物馆)

闽、台二地自明清时期起即关系密切,渊源长久,台湾早期绘画多受福建一地影响,因而福建书画风格便成为日据时期以前台湾绘画的主要渊源。清代台湾早期绘画即以恣意挥洒的笔墨表现著称,不仅反映出台湾当时移民社会的粗放狂狷特质,同时也流露着民俗、纯朴、天真与拙趣。

余承尧 《一曲清溪宛转流》 水墨。(国立历史博物馆)

余承尧 《平湖春色》 彩墨。(国立历史博物馆)

余承尧 《春风吹上台》 彩墨 轴。(国立历史博物馆)

余承尧(1898-1993)生于福建永春,早年投笔从戎,1920 年东渡日本,于早稻田大学攻读经济,又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钻研战术。返国后服务军旅,1946 年以中将退伍,1950年辗转来台,经营药材生意,余暇则读书、作诗、作画、写字自娱。他从56岁开始作画,没有师承,仅以大自然为师,以细碎密结的笔法,皱擦出山岩肌理,再由多块山石峰峭组构成密实的山形。此类峰峦相连的峻奇山水,展现了其自家山水风格独特的创作语言。

沈耀初 《鹰-高瞻远瞩》 彩墨 轴。(国立历史博物馆)

沈耀初 《蕉荫双鹅》 彩墨 轴。(国立历史博物馆)

沈耀初 《草野群鹅》 彩墨 轴。(国立历史博物馆)

沈耀初 《笼鸡》 彩墨 轴。(国立历史博物馆)

沈耀初(1907~1990)福建诏安人,自号“自渡人”。幼喜绘事,曾受族内老画家沈镜湖先生指导。后入汕头艺专攻读,1948 年冬,与友人来台写生,后因战事而滞台以从事教育,课余索居独处,精研书画古籍、名家真迹,数十年如一日。其画风融合齐白石、吴昌硕、任伯年等大家之笔墨,融入金石笔法,擅长写意花鸟、山石。 作画主张一切笔墨“宁大勿小、宁拙勿巧、宁重勿轻、宁厚勿薄”,绘画风格奔放率意而质地朴厚,于文人水墨写意画风另开一路风韵。

郑善禧 《布偶群像图》 彩墨 框。(国立历史博物馆)

郑善禧 《榕荫散牧图》 彩墨 轴。(国立历史博物馆)

郑善禧(1932~)福建龙溪县石码镇人,1950年来台,1953年从台南师范美术科毕业,1960年再毕业于师范大学美术系。曾任教于台中师专、台中师范及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郑善禧教授就读师大美术系时,曾受教于溥心畲、黄君璧、廖继春、林玉山、马白水等诸中西名家。任教期间,每逢假日必定到处游历写生,凡公园、庙宇、市场街道及火车站来往行人皆是题材,眼目所及均可入画;而从不间断地写生,成就了他扎实的速写能力。

[[12]]

郑善禧 《门神─秦叔宝 尉迟恭》 彩墨 轴。(钟元翻摄/大纪元)

郑善禧作画风格运笔灵活流畅,不拘小节,画面造形融会中西而生动朴趣,用色强烈不避俗艳,最能呼应常民之生活意境,且时时具有一种幽默达观的趣味,使其作品受到很大的回响,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