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兰阳平原上的俩佰甲 梦想与新农育成平台

人气: 6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在兰阳平原推广友善耕种的草根组织‘俩佰甲’,运作模式以志工为基础,不仅帮新进场农民找地、租地,还提供技术资源与心灵陪伴,第一年已培养6户新农。发起人杨文全说,他们的目标是让整个兰阳平原都从事友善耕作,他发想“一年增加5个农民,每人种2甲,20年后就有2百甲了!”他刻意选用人字边的“俩”和“佰”,三个字里有四个“人”,代表很多人聚集。

源起

原本长期替宜兰县政府做农村规划的杨文全,做到后来,他总觉得整个兰阳平原都应该友善耕作,但如何做?友善耕作在兰阳平原扩散的困难点在哪里?为了找答案,于是他卷起裤管,自己租地当农夫。一年半前(即2012年底)他在宜兰成立‘俩佰甲’,一开始只想自己租地当农夫,但越来越多想从事友善耕作的朋友自动送上门来,考量自己种不了那么多,决定释出土地,误打误撞,成了新手农民的小联盟育成平台。第一年只有六个农户加入,仅2.5甲地,而今年是第二年,总共有30个农户,耕作面积达20甲。‘俩佰甲’果真朝着“2百甲”的目标前进。

“对农村来说,农地租赁,不完全是自由市场,中间有许多地方的人情网络。”杨文全将‘俩佰甲’定义为地主与新农民间的“弹簧”。他可以前一年先和地主租下土地,慢慢释出给有意愿的新农,租不出去,顶多自己作,“其实是我找大家来陪我种田啦”。

不过‘俩佰甲’也非凭空生出,第一年的土地,是由在宜兰扎根十年的农民赖青松中介而成。身为第一批归乡青年,赖青松深刻感受,“找地、找房、找谷仓”是新进农民最大的挑战。俩佰甲的新农夫,大都是外来的,全都是菜鸟,年龄层大都在30-40岁间,就如赖青松所说的,这一批新血的加入,把员山地区农夫的年龄层大幅降低,学历却大幅提高。

赖青松笑道:务农十一年,他总共引介十几个家庭到农村,‘俩佰甲’成立后,他则扮演技术指导及中介角色,互相分工达到最大效益。

不再让你孤单,新农互相陪伴

除了租地,‘俩佰甲’也发挥‘1+1>2’的功效,借着共同收割、碾米、包装、储存等降低成本,不过除了硬体上的支援,对友善耕种的新农而言,心灵上的陪伴,更是无可取代。

‘俩佰甲’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有学生、建筑师、平面设计师,还有纪录片导演,透过口耳相传,自动聚集,共同目标也是唯一的门槛就是“友善耕作”。‘俩佰甲’只是一个平台,组织上依地区去分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协助代耕事宜。就像学长姐带学弟妹一样,第一年他带着新手做,第二年这些新手就得带别人做了。这是个开放社群,每个人都有梦想,也有其主体性。遇到困难,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

新农户中还有一个老外,他是来自南非的台湾女婿伊恩。他原本是英文教师,但他发现在办公室里他不太快乐,他喜欢在外面工作,用身体呼吸跟大自然在一起。他喜欢台湾,也乐于当农夫。他做梦也没想到他真能在台湾自己种田,一圆农夫梦。

‘俩佰甲’整修员山乡深沟村一间旧碾米厂,规划出农民食堂、亲子图书馆及小间书菜三大空间;农民食堂提供小农午餐,也是聊天分享陪伴的好地方。其中的小间书菜由江映德夫妇经营,江映德全家一年前从台中搬到宜兰乡下定居,他原为资讯工程师,妻子彭显惠是广告人,店名有其意涵,“小间”意指小规模栽种,“书菜”为耕读之意,小间书菜是友善小农农产品的销售平台。他们抛下世俗认定的好生活,直奔“憨人”行列-下田友善耕作。江映德要当专职农夫,他们说:“一个家庭的冒险成本,应该投注在美好的事物上。”

杨文全说,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有很强的自主性,彼此也相互尊重。杨文全形容,‘俩佰甲’是“自然农法里的社会组”,非常注重社会观感,捡福寿螺、补秧、除草,样样都不能偷懒,因为当地老农都在看。若是田里杂草很多且长得比稻子高,明年人家就不租你了。他们的努力换来今年20甲的耕地,甚至有当地农民决定效法他们,明年改采自然农法。

他们从兰阳平原的水源头-员山乡内城村开始扩张,最终的目标,是让整个兰阳平原都从事友善耕作,“一年增加5个农民,每人种2甲,20年后就有2百甲了!”杨文全花了十年研究台湾农村规划,后半辈子自己跳下来实践。这是他人生中最后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了!

如今,俩佰甲有了农民食堂、亲子图书馆,此外,江映德夫妇成立了小间书菜,并帮深沟附幼及内城附幼送有机蔬果。杨文全说,‘俩佰甲’只是给想自己种田的人一张入场券,后续的行销、管理,还得自己去负责,“就像土壤,撒下种子,每颗种子长大后,都会有他自己的样子。”

插秧机深陷软田中,俩佰甲的伙伴们奋力推插秧机上岸。(俩佰甲提供)
手工割稻。(俩佰甲提供)
日晒稻谷。(俩佰甲提供)
俩佰甲的目标是将左边惯行农法转为右边友善耕作。(俩佰甲提供)
江映德全家送菜给幼儿园。(俩佰甲提供)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