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今天的南澳很文艺 再觅文学桃花源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10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10月4日下午,农村诗人吴茂松与驻县作家林文义、头城画家铅笔马丁和文史工作者庄文生一同来到南澳“好粮食堂”,与当地的自然农业耕作者交流,吸收南澳农村知识。参与的听众有在南澳坚持自然农作的阿江先生(陈昌江)、打工换宿的年轻人、蓬莱国小校长王丽萍和正好骑铁马路过的一行初抵国门的旅外商人。阿江戏称“这是南澳最有文艺的一天”。

“好粮食堂”叶品妤堂主说自己来自城市,五年前第一次来到南澳,体认到“弯腰就是最礼敬土地的方式”。阿江先生则说现在种田不再是作物,农村已成为舞台、农耕成为生活乐趣。话虽如此,他仍笑称来打工的只有三种人:失恋、失业和失去人生方向。来到南澳的年轻人们有的是环岛打工、有的是放下城市高薪工作而来、也有的是毕业后就投入农耕。

深受感动的吴茂松分享了自己的诗作《一条安心的溪河》鼓励年轻人:“ 而今我将在她的裙角边停止飘泊/饮其乳汁以农以生/一如结庐田间的陶渊明/晨起除草直到肩回锄头上的月光⋯⋯与她为伍久了/不愿只作缘溪行的武陵人/踩进溪河夹带来云影与泥香的水田/发现耕耘和收获不必合乎逻辑/桃花源里总是丰年──”。

同样深受感动的林文义也回应说自己至今虽然不曾下田,但就如同弯腰是礼敬土地,他坚持只以纸笔写作也是心怀礼敬文字之意,在笔墨之间,融入心血。最后吴茂松则以《涟漪》一诗作结,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涟漪,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向涟漪,一点一点地相互影响扩散。

庄文生老师指出,很多宜兰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宜兰。南澳很适合用脚踏车去踩踏认识他。宜兰县政府文化局局长林秋芳表示:“兰阳每个地方都端出好菜、每个人都扮演角色,而文学就藏在这看似理所当然的生活中。”因此坚持举办“山、农、渔-村落文学发展计划”,邀请作家体验村落里人的温度与土地的温度,再觅文学桃花源。

作家与读者合影。(谢月琴/大纪元)
好粮食堂的有机餐。(谢月琴/大纪元)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