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太平低碳岛 南疆锁钥生态旅游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2日报导】(中央社台北2日电)“南疆锁钥”太平岛位于中华民国海疆之南,近年规划以太阳能光电取代柴油发电机,永续发展为低碳岛,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巡署在岛上规划“太平八景”,是生态旅游首选。

南沙太平岛西邻越南,东接菲律宾,南倚马来西亚、汶莱、北续中沙、西沙群岛,距离台湾约1600公里。全岛长1420公尺、宽402公尺,面积约0.51平方公里,岛形狭长,是南沙群岛最大的自然岛屿。1945年对日抗战胜利,国军太平舰自日军接收而以该舰命名“太平岛”。

太平岛隶属高雄市旗津区,邮递区号属南沙群岛“81941”。太平岛曾是国军驻守最南端的领土(现由海巡署驻防),更是南沙中唯一拥有淡水,不需靠人工供给水资源的典型热带珊瑚礁小岛。

因属军事战略重地,加上距离台湾本岛遥远,历来除驻守岛上国军和后来的海巡署人员外,民众几乎很少有登岛机会。内政部在民国79年(1990年)设立“南疆锁钥”国界碑,象征国境之南。

在太平岛这个珊瑚礁小岛上,热带性植物种类繁多,保有完整原生海岸林,除有典型珊瑚礁鱼类聚集,也是亚洲东边候鸟迁徙必经路线,沙滩上也能看到保育类动物如绿蠵龟、海龟及玳瑁。另因太平岛地处赤道无风带,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度常在摄氏21至35度间,四季没有明显划分。

太平岛地势低平,地表是珊瑚礁风化形成的白色细砂土,下层则为向外展延数百公尺的坚硬礁盘。在零污染的海滩上,双手捧起洁净无瑕的星砂,白里透红,驻守的海巡人员指出,当地是因为红珊瑚碎裂而成,望穿清澈见底的海水,蟹贝鱼虾与世无争的优游姿态一览无遗。

自然资源和物种丰富,太平岛周边海域水文,除西南水域兴建码头设施,珊瑚覆盖率较低,其他水域覆盖率都在50%以上,部分水域覆盖率甚至达百分之百,还有台湾沿近海少见的气泡珊瑚。

太平岛是政府在南沙群岛中唯一曾驻军的岛屿,拥有多项现代建设,如卫星电讯通讯、雷达监控设备及气象台等,平时可作为渔业基地,提供航行船只的各项服务;战时则成为机舰活动基地和中继站。

海巡署近年在太平岛规划“太平八景”,包括文化公园、思安亭、环岛生态步道、观音堂、旧栈桥、岛东日出、岛西日落、岛南海岸线、岛北海岸线等绕岛一圈的特色景点,但只有驻岛及近年少数到南沙研习营的师生可欣赏和体验。

太平岛近年努力规划发展成为“低碳岛”。由于太平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驻守人员生活所需的电力和淡水都需自给自足,因此建置水、电厂,其中柴油发电机采轮流替换方式24小时连续供电,确保全岛用电无虞,由于发电机供电效能逐步降低,因此近几年规划以绿能发电,节能减碳,减少油料耗费。

绿能发电方式其中一种是太阳能,太平岛上有250多片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占全岛17.6%,其他则靠柴油发电机发电,互为备援,未来还会再增设太阳能面板,并增加储电设备,逐步朝绿能日夜供电“低碳岛”目标迈进。

岛上另设有海水淡化造水厂,每天造水量除了满足全岛用水外,也将剩余水储存,另有雨水回收系统补水做为生活用水清洗使用。

在南海一片紧张情势之下,太平岛近年在政府积极环境生态保护和绿能建设,已逐渐朝具有生态旅游价值的低碳岛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