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地表水及地下水联合运用 台湾不缺水 地层不下陷

人气: 8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7年03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湾台北报导)台湾2014~2015年闹旱灾,2017年3月又进入限水状态。台湾每年雨量平均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是,缺水却已成常态。屏东科技大学工学院长丁澈士批评,台湾捧着金饭碗要钱(水),笑话一桩。台湾必须翻转取水方式与用水观念,丰水期蓄水于地下,然后取用,枯水期再调配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地表水、地下水,就可解决台湾降雨不均、洪水泛滥、地层下陷等问题。

台湾中部、南部分别有70%、90%的降雨量降在丰水期(5~10月),降雨量分布不均,造成台湾用水非常困难。此外,台湾是地震带,地层脆弱,地形、地貌加上地震及土石流等,导致地面水库淤积、减少寿龄。通常集水区又有很多农业活动的废水排入,让水质更加恶化。

丁澈士指出,丰水期水库的水浊度很高,大家怕地层下陷,拚命用地表水。10月以后进入枯水期,地表水缺水,想抽地下水,地下水未做调蓄,水源早已流失。现行水资源开发政策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方式是旧思维。

总统蔡英文担任民进党主席时,他曾建议蔡英文,台湾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要重新思考,“把洪水变成水资源,台湾不缺水。”丁澈士说,台湾若能在丰水期蓄水于地下,一则把水补满,一则洪水被吸纳到地下,沿海地层下陷地区就不会淹水,而水经过过滤后,非常干净,农业、工业及民生用水都会有好品质。

缺水的人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丁澈士表示,水资源用错政策,60年来,大家都习以为常,需要革命性地改变思维。30年来,大高雄、屏东地区用水观念已经改变,例如:屏东大潮州地下水人工补注湖、高屏溪利用辐射井取用伏流水,水利署、地方政府、自来水公司也慢慢改变观念,但执行力还是不够。

西南部冲洪积平原 如同庞大地下水库

台湾西南沿海地区,从彰化、云林、嘉义、高雄到屏东,是所谓冲洪积平原,扇顶靠近中央山脉,扇央是高速铁路经过的地方,扇尾在海边。冲洪积平原深度约2千~3千公尺以上,而地底下300公尺至地表上的蓄水空间比地面水库大了几千、几万倍。

丁澈士表示,冲洪积平原可用来调节台湾降雨不均的问题,而在扇顶不毛之地开发人工湖,吸纳丰水期时中央山脉的庞大雨量,补注地下水。丰 水期利用地下水,没动用到地表水库,水库蓄满,就可供应枯水期6个月的用水。高屏溪、浊水溪在丰水期降雨时,浊度都达十几万度,这时地下水补充量很大,若 取用地下水,水质好,不需要加药,可以喝到好水,也不会产生淹水事件。

地下水观测网 功能不彰

对于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海水入侵、土壤盐化等疑虑,丁澈士表示,政府在民国82年设置地下水观测站网,监测全台9大水区地下水的 储存量,可惜并没有像水库网站那么受重视。地下水观测站网如同水库网站一样,每小时记录水位高低,但3个月才公告1次,如果要用水情资料还得上网购买。

丁澈士建议,若把地下水观测站网当作水资源看待,应该把观测站网由河川局移交给中南部水资源局管理,让水资源局即时掌握地下水情,以利调度。此外,地下水资讯应该公开透明,除了方便管理,民众或公民团体可进行监督,也可了解在有效管理下,地下水是可抽用的。◇

责任编辑:陈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