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医材产业新南向 打团体战抢商机

人气: 8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8年11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综合报导)根据台工研院IEK Consulting报告指出,2017年东盟与南亚的医疗支出总合为2,698亿美元,预估未来5年的复合成长率可达9.1%,但东南亚内各国医疗体系及制度仍存在极大差距。工研院产科国际所分析师郭大维认为,建设东南亚医材市场能够借鉴卫福部“一国一中心”策略,建立当地人脉打团体战,或者与台湾医生共同合作。

透过台湾医生参与医材年会的方式,将台湾坚实的医材代工实力介绍给当地医生,单就价格比可能无法与中国竞争,但让当地医生能够实际了解台湾制造品质,及维护方式,这将会成为台湾厂商踏进东南亚医材市场的机会。而对厂商而言没有最好的市场,从东南亚各国的进口依存度、人居医疗支出及私人医疗支出的数据上,将会帮助台商掌握各国市场的条件,分析当地市场可能性。

以菲律宾及印尼为例,郭大维表示,印尼存在医材产品都来自进口的特性,也因为这样境内的医疗产业受到高度的管制,医疗机构虽然放宽外资持股到70%;但在医材经销上则是限制外资持股在49%,但无论外资持股的比率多寡,在销售通路部分仍只能卖给100%资金经营的药局、中盘商或医疗销售专门店。

另外,菲律宾国内的医护人员的素质高及自费市场成熟的特性,私立及专科医院的名医拥有极大的医材采购权力,而医院则是存在耗材的采购需求,但有许多厂商明确表示公立医院存在收款问题,就是政府经费有限有时会有收不到款项的具体问题存在。也因为劳动力便宜,让许多医用敷料、注射及输液等医用耗材厂商在地设厂,台商则有美德医疗、邦特、佳医集团等。◇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