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富翁买块生豆腐受用受用

作者:允嘉徽选译

生豆腐料理。(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59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吝啬成性

有个老翁非常富有又非常吝啬,每日三餐,都没有吃菜,只吃白饭佐一点盐,以筷子轻轻沾点咸味下饭。

认识他家的人,有人真的看不过去,告诉他说:“你如此节省节俭,令郎在外大嫖大赌。”

老翁听后,就说了:“今后每顿饭,我也买一块生豆腐受用受用。”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从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相似,惟今天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夸术,古来不算少,有人暗示,有人巧妙装饰的,也有人自说自话、大言不惭的。下面就是一例,往脸上贴金,装腔作势的。原来这样的人“早就出生了”!不是今天的产物。他说:圣人难出,连我才得三人……
  • 有一个奶妈帮人抚养小婴孩。不管怎么摇、怎么哄,那小婴孩就是啼哭不肯安睡。奶妈无奈极了,突然,她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幕,便喊了老爷官人……
  • 有个常遭受不肖子殴打的父亲,总抱着孙子不离手,爱护有加。邻人看到了,心生尊崇。有一天邻人忍不住问道,令郎这样对待您,而您还是这么爱护他的孩子……
  • 古云:讨便宜即是吃亏的后门。”许多失便宜事,都是从贪便宜开始发生的。有个人老想占人便宜,一天他出言戏弄邻人,结果反而被狠狠将了一军……
  • 两个异乡人在某地相遇而不忘比高下。一个吹说家乡有至宝可容得千余人在里面洗澡;一个吹说家乡有通天竹顶天立地……。到底哪个吹牛吹胜了?
  • 有个穿私服的军人到了寺庙。和尚对他先是不礼貌,后来甚为恭敬,后来又有愠色。到底是何因,和尚瞬息千变?笑得好起死回生……嘻嘻~~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评论